第169章:魔缘尽,菩提心境(4/5)
一些,因为他们相对世俗人有修为在身,自然也有他们的戒律,不守戒律,他们的术法就会失灵,修为就会堕转,所以江湖人反而相对守信一些。
这二人的苦行生活在他们看来也不算什么,毕竟有修为在身,所以饮食足够养命就行,他们心求解脱,也常常饮食在河边,然后洗足,再到河边打坐修行禅定三昧。当然他们都是赤足而行,衣服样式也很简单,而且东南亚也不会冷,所以一年都是如此打扮,但他们看到一位身穿中国样式僧服的老年比丘之后立刻五体投地大礼参拜。
原因无他,他们小时候就见过他们的上师对此比丘五体投地,他们也仅仅见过三两次,他们的上师最后离世时还念念不忘这位老者;二人从没想过这辈子还能再见到这位老者,而且三十年不见,这位老者神色形貌依然未改分毫。他们以自己的修为眼界去看也知道糊涂大师的身体精气神完满充足,若他行走的话只会比年轻人还要轻快,这还是不施法的情况。
二人参拜之后就见到糊涂大师眉开眼笑的面容,他们立刻邀请糊涂大师共进早餐,糊涂大师微笑点头同意;三人食过,二人退去洗足又再次来一起坐在糊涂大师面前。没等二人开口,糊涂大师先问:“比丘,汝等有何欲问?”
巴布大师先合十拜问:“尊者,我等欲问正法,若我等本部经论则说声闻如法,若深奥谛意却说正法非法,我等常惑于此,心不得解,不得安宁三昧已久,拜请尊者开示。”
糊涂大师微笑解释:“一切诸法皆自般若波罗蜜生,六波罗蜜以般若波罗蜜为根,而诸菩萨一生仅可行一波罗蜜,若能习般若波罗蜜,则可统摄六波罗蜜,皆得正解。汝等欲求解脱声闻,欲证涅槃,则应许心漏尽,灭尽余心,心未尽漏余,不得正涅槃。”
乔连若大师也合十请问:“尊者,敢问般若波罗蜜为何等法?当如何见,如何修习?”
糊涂大师依然微笑:“善问,比丘,一切法皆般若波罗蜜所生,故般若波罗蜜为一切法,一切法皆可见般若波罗蜜,修一切善法皆名修习般若波罗蜜。比丘,何等名为善法?
一切世间善法名,皆是般若善修习,
持守戒行修正定,亦是般若善修习,
修习正念八正道,亦即般若善修习,
乃至苦空无常法,皆应修习见般若。
比丘,若声闻行,若辟支行,若菩萨行,皆名般若修行,何以故?一切法皆自般若波罗蜜生,般若波罗蜜即正法,而正法无可见者,若汝有所见,即见相,即见非相,一切五蕴即空,若见五蕴,即是见空,若见于空,亦名蕴相,诸法皆相,皆心蕴幻现,诸相破尽,即住涅槃。
比丘,何等名为诸相破尽?汝等心想于漏,即名漏相,若止于漏,则名不漏,若增上修行,则名善修。汝等所修所行,皆不离漏,何以故?汝等心著于法,即著法相,即著于相,即著于我、人、众生、寿者;是故汝等心漏未止,不得休息于三昧安隐,不得寂静。”
巴布大师与乔连若大师二人听闻糊涂大师此言,立马有所领悟,二人也不敢再跏趺坐在面前,立马起身单膝着地,合十拜问:“尊者慈悲,我等应当如何修习善法,如何安住寂静?诚请尊者指引。”
他们刚刚虽然尊敬糊涂大师,但是只是拜见一位年长修行者,虽然口称尊者,但是并未真的把糊涂大师当成解脱尊者,这在东南亚只是对尊敬的修行者的称呼,并非罗汉专称。而如今他们听闻糊涂大师解说,已经真正认识到这位长者可能就是解脱圣者,当然得起身礼拜请教,不敢再等坐而问,这就是他们之间的礼仪。
糊涂大师点头微笑:“所谓五蕴,皆与空等,汝等莫作空想,若离五蕴,又不著空想,六尘不染,六识不乱,六根即得寂静,汝等即住三昧;如是善修习寂静三昧,此名不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