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百八十六章 西夏末日(2/4)

非比寻常,乃是由西夏最顶尖的工匠,精心挑选上百种罕见异兽之皮,巧手编织而成。

其工艺之精湛,世间罕见,不仅能在严冬中保持温暖如春,无需炉火,更因镶嵌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奇珍异宝,而显得璀璨夺目,价值连城。

江鸿飞初见此帐,亦是惊叹不已。

西夏自占据河西走廊以来,便如同掌握了古代丝绸之路的钥匙,东西方的贸易往来在此汇聚成河。

无数西方的珍宝涌入西夏,成为其换取中原丝绸、瓷器、茶叶等紧俏商品的筹码。

而西夏人则将这些商品远销西域,再由西域商贾转运至更远的西方,从中获利颇丰。

这一过程,不仅为西夏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利益,更让其在国际舞台上声名鹊起,成为了连接东西方的重要桥梁。

李仁孝深知,仅凭这些外交手段,难以彻底打消江鸿飞对西夏的觊觎之心。

因此,在积极寻求和平的同时,他也从未放松过对战争的准备。

他任命他的叔父西夏第一统帅也就是江鸿飞的便宜岳父晋王李察哥为统帅,全面负责西夏的军事防务。

李察哥是一位深谙兵法、善于用兵的智将,而且实力高强,尤擅射击,他曾在一场对宋的战役中,一箭射中敌方副将,力挽狂澜,一战成名。

此后,他更是总结经验,上书建言,主张学习宋军之长,强化西夏军队的训练和装备,使得西夏军力日益强盛。

在李察哥的带领下,西夏的军队不断壮大,形成了独特的兵役制度。

也就是,男子自十五岁起,至六十岁止,均需服兵役。每户有二丁者,选一体壮者为正军,另一丁为负赡(辅军),负责随军杂役。家有四丁以上者,则抽两抄入伍,其余壮丁为空丁,可不服役,亦可顶替他人。

西夏的军队,不仅数量庞大,而且训练有素,战斗力极强。

除了皇帝的亲军外,西夏还设有左右厢十二监军司,分别驻守于各地要冲,形成了严密的防御体系。

李仁孝深知,仅凭一己之力,难以抵挡大元帝国的强大攻势。

因此,他积极向周边各国求援,包括吐蕃诸部、草原诸部以及西域诸国。

他亲自派遣使臣,远赴各国阐述唇亡齿寒的道理,呼吁各国共同抵御大元帝国的侵略。

经过西夏使臣的不懈努力,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意识到大元帝国的野心对自身的威胁,纷纷与西夏达成战略同盟。

他们承诺,若大元帝国攻打西夏,他们将毫不犹豫地派兵援助。

当然,这些盟友并非无条件的支持者。他们向西夏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要求——有的需要金钱援助,有的渴望粮食和牛羊,还有的甚至要求西夏和亲或提供美女。

面对这些苛刻的条件,李仁孝深感无奈,但为了国家的生存和人民的安宁,他不得不忍痛割爱,一一应允。

在这场关乎国家命运的较量中,西夏全国上下都动员了起来。

自金国灭亡以来,西夏的三百万军民几乎都在为与大元帝国的决战做着准备。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纷纷拿起武器,誓死保卫家园。

总而言之,西夏其实已经做好了打这场国战的准备,并且其实力不容小觑!

……

很快,时刻关注着已经集结起大军的大元帝国的李仁孝,就收到准确消息,江鸿飞支持吴玠、陈遘等人伐夏。

对此,李仁孝的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无奈与愤慨。

他暗自发誓,有朝一日,定要向江鸿飞复仇。

然而,怒火与誓言在现实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李仁孝只能暂时放下个人情感,采纳朝中重臣的智谋,一边向大元帝国求和,以拖延时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