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九章 梦(2/4)



“这些都是其次,关键是太子宾客一职,这个职位有很多人盯着,但皇兄还是有心让你回京兼任,真可谓是龙目如炬、慧眼识珠啊,据说,太子书案前已经摆上了你当年的一些诗文佳作……”

“太子年方十岁,虽然他和皇兄的境遇有些相似,早些年也曾受了些磨难,甚至差点被废,但这孩子着实不错,聪慧好学不说,更难得的是,我这侄儿为人极为忠厚,思齐兄如能悉心栽培,他将来必成一代明君……”

————————

安亲王絮叨不已,沈沛元只是点头不语,恰在此时,楼梯处“咚咚”的脚步声响起,杨德宝和小顺子两人回来了。

杨德宝手托木盘,撅着屁股爬上楼来,刚冒出脑袋,就连声说道:“王爷,醒酒汤来了,那件东西也准备好了。”

“咳咳。”安亲王打住了话头,催问道,“在哪呢,快快拿来。”

“在这儿呢!”小顺子急忙接话,腾腾几步跨上阶梯,把双手捧着的一个长匣呈了上来,浑然不觉杨德宝杨大总管的眉头轻皱了那么一下。

沈沛元此刻酒意已经渐去,哪里还用得着醒酒汤。他有些疑惑不解的是,小顺子手中捧着的那个长条木盒,越看越像是用来装书画的木匣。沈沛元心中暗道:难道是王爷回赠自己的书画吗?王爷的字虽然不错,但与家学渊源颇深的自己相比,终究还是略显柔媚了一些。

这时,安亲王接过木匣,双手递给沈沛元,表情略显郑重,沉声说道:“思齐兄,你是文敏公的爱徒,本王知道令师是桐庐人士,因此特意让人寻来一幅《富春晚行图》转赠于你,虽然无法与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相提并论,画者姓名也殆不可考,但成画时日应该是在北宋年间不假,这一份薄礼你且收下,可千万不要推辞呀!”

“这,这,这如何使得?”安亲王煞费苦心赠送此画,令沈沛元感动莫名,他手捧木匣,声音颤抖道,“王爷,真是,真是折煞我也!”

“思齐兄无需多心,也不必再推辞,文人互赠书画,也是雅事一件,呵呵。”安亲王轻笑一声,又叮嘱道,“此木匣你先不要着急打开,等回府后再细看不迟,本王还在画作上抄录了前人一首诗作,希望思齐兄能够好生体悟。”

“前人诗作?难道是家师遗作?王爷您……”

“那倒不是,思齐兄你别乱猜了,此人是本王比较钟爱的一位诗人,可惜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哎,不说这个了,来,我们再共饮此杯,本王是有些困倦了,今日就不留你在王府过夜了,来日方长,容后再叙吧!”

“王爷厚爱,沛元感激不尽,这一杯酒,我先干为敬!”

“思齐兄真是好酒量,醉复醒来醒复醉,本王真是甘拜下风,不服不行啊,哈哈……”

“噗通……当啷……”

“王爷!”

————————————

善于“后发制人”的沈沛元,越喝越是清醒,安亲王却是真的喝高了,他身子一软瘫坐在地,手中青瓷酒杯摔了个粉碎,杯中酒水也洒了出来,泼湿了自己半条衣袖,芳香四溢……

安亲王突然醉倒,出乎沈沛元意料,他看着杨德宝和小顺子手忙脚乱地把王爷搀扶回座椅,连声呼唤,不知为何鼻子一酸,竟有种想落泪的感觉。

这种感觉令沈沛元深感不安,他见王爷已经鼾声渐起,知道该是自己起身离去的时候了。与两位公公拱手作别,留下一句改日再来拜访的客套之辞后,他手扶阑干,独自下得楼来,虽然脚下像是踩着棉花,深一脚来浅一脚,但神志却是无比清醒。

推门而出的瞬间,沈沛元被夜风一吹,好一阵哆嗦,夹在左腋下的长条木匣差点跌落,这时,一个愣愣的声音传来,粗声粗气道:“沈老爷,你可算是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