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345章 狙杀阿济格(八千字大章)(3/7)

为朱树人那边都如此低调,反而造成了清军更多的麻痹,更不可能想到明军还会有新武器没拿出来。

朱树人那边都如此谨慎,张煌言自然也一直压着这种新武器的表现。明明可以在守城时狙击三百步远的敌人,但他偏偏不许士兵开火,只允许敌人逼近到城墙两百步内再射击。这样既隐藏了实力,又能更高效地杀敌。

这一切,都为张煌言创造了条件。

……

十一月初七这天,张煌言等待的机会终于来了。

那两天前后,或许是因为清军原先的围城部队已经保持警戒太久,疲惫不堪需要换防。同时也是天助大明,下起了那年信阳府境内第一场鹅毛大雪。

大雪封山之下,各条穿越桐柏山的道路,算是彻底阻断了,至少要等雪化才能重新打通。而清军在城外,御寒条件肯定不如窝在城里的,士卒就愈发懈怠,要求提前换防,回到后方城内驻扎休整。

阿济格不得不亲自巡视新蔡、汝阳、信阳等县的围城营地,给士卒们打气,并且承诺按时换防、加赏酒肉,弹压冒动者。

为了便于弹压,阿济格本人的大营,也前进到了这三县之间的真阳县。

真阳县不是什么军事要地,还算偏僻穷困,但也正因为如此,明军此前没法在每个县都留下重兵防守,这儿也就早早被放弃、遭到清军攻破。

此地恰巧在信阳以北不远,只隔了数十里,但又地处淮北,相对安全,有淮河屏障隔离。大冬天下雪的,阿济格作为王爷也不想在野外扎营,就搬到了距离战场最近的、已经被清军拿下的县城里。

而就在这几天的换防过程中,信阳城南的清军,也出现了一些空档,

原本这空档也无关紧要——因为信阳往南的道路,之所以要封锁,主要是防止桐柏山以南的明军翻越信阳谷来信阳增援,或者是防止信阳守军从南翻山突围。

现在大雪都开始封山了,城南没有路,暂时围不围又有什么关系呢?

唯一的弊端,只是有可能导致明军从这个时候出城,然后不往南翻越桐柏山,反而是绕半个圈子之后,往北去偷袭其他各处战场的围城清军。

但这种事情,在清军眼中看来就是自杀,他们巴不得明军出城野战呢,有什么好提防的?

“这几天,看样子是个好时机,清军很松懈,尤其南边靠近桐柏山区的,因为大雪封路,他们日子也不好过,不愿僵立雪中,很多都偷懒撤走了。

我军还趁机派出骚扰部队,出城抓了些俘虏,问得阿济格最近有亲自视察各处围城营地,激励士气,清军的骑兵也都分散各处弹压。

朱总兵,后面就看你了。本官把军中全部三百杆线膛枪,保养潜藏到如今,再加上军中原有的两千后膛装填双管骑枪,一千转轮枪,统统拨付给你。

再集中全军大部分战马,选出六千匹状态好的,你只挑三千骑兵,一人双马奔袭,看看能不能偷袭弄死几个清军高层将帅,或者至少偷袭劫营几处后方敌军。

反正不要恋战,你有速度优势,就算被发现了,不会那么容易被追上的,不能打硬仗就赶快躲,说不定清军轻敌,还会主动给你机会。”

在辽东就残了半只手掌的朱文祯,已经带着朱树人麾下的火枪骑兵队厮杀了四五年了,当初从塔山、笔架山撤回来时,就受到了朱树人的信任重用。

所以要说大规模的骑兵军团作战,他或许还不如曹变蛟、黄得功。但两三千规模的火枪骑兵精锐,他指挥起来却绝对是如臂使指。

何况信阳战役已经持续两三个月,其他部队每天都在苦战,他的骑兵部队却一直歇着,张总督也没缺了他们肉食饭菜,待遇不比那些天天上城墙厮杀的袍泽差。

养兵千日用在一时,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