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伯夷、叔齐(6/6)
赞扬他们“求仁得仁”。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和最高道德表准也是“仁”。第二,“义”。让国,首先就是“义”字当先的,行为是无比高尚的。第三,“礼”。伯夷、叔齐“耻食周粟”,宁死全仁,用孔子的话就是“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这就是儒家提倡的“礼”。第四,“孝”。伯夷以父命为尊,宁可不作君王,也不违背父亲的遗愿,这就是“孝”。兄弟让国,体现的是“悌”。不难看出,孔子儒家思想的主要精髓,都能从伯夷、叔齐的思想行为中找到源头。从这些佐证,完全可以看出,伯夷叔齐的思想行为是孔子儒家思想形成的基础,孔子儒家思想是东方世界的道德源泉。伯夷叔齐的思想行为,也就是名副其实的东方德源。
编辑本段影响伯夷、叔齐故事的广泛传播,在周边国家的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1、伯夷、叔齐对朝鲜的影响传殷商灭亡后,箕子从孤竹国带走数以万计的孤竹臣民,奔赴朝鲜,并建朝鲜国。同时也把伯夷、叔齐的故事带到朝鲜。汉武帝时期,曾征讨并统治过朝鲜部分地区。朝鲜全面吸收汉化,伯夷、叔齐对他们影响很大。14年,朝鲜成宗四年,汉学家李边受成宗之命编撰《训世评话》,共编有65则古代故事,主要取材于中国古书,其中就有《伯夷、叔齐》篇。后此书多次再版,对朝鲜社会民众影响深远。明清时期,不少朝鲜诗人学者拜谒夷齐庙,题写诗,讴歌伯夷、叔齐。
2、伯夷、叔齐对日本的影响日本江户时代,德川光国爱读《史记》,尤其敬慕伯夷的气节。明朝末年,德川家先祖建“得仁堂”,将伯夷、叔齐的木雕像安置在堂内,并据孔子评论伯夷、叔齐所的“求仁得仁”而将其命名为“得仁堂”。
日本江户时代赤穗四十七义士为主人报仇,然后集体剖腹自杀。日本家宫城谷昌指出:“义人”之,实出《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武王伐纣,伯夷、叔齐扣马而谏,太公没有杀他们,还称他们是“义人”。从这些,也看出伯夷、叔齐故事对日本的影响。
、伯夷、叔齐对越南的影响: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汉武帝置南越九郡,推行儒学教,伯夷、叔齐自然也随之影响到越南。
元代,越南状元莫挺之曾写《扇子铭》,奉君命出使元朝,时因为其貌不扬而受到元朝武官员藐视,正逢外国有使者进奉扇子,于是题写《扇子铭》,自比为伯夷、叔齐。
...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