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伯夷、叔齐(5/6)
大师徐悲鸿称赞《采薇图》“为绘画史上的极峰。”《采薇图》是中华化的瑰宝,是华夏明的骄傲,同时又是炎黄子孙高尚气节的展现,同时也可以是孤竹化的延续。
北宋名臣范仲淹曾书写过《伯夷颂》长卷,后为秦桧所藏,辗转多人后,清代入宫。1949国民党逃往台湾,将其带到台湾。继范仲淹书《伯夷颂》之后,元代书法家邓原也书有《伯夷颂》。“先哲吾师表,斯古鼎铭。义形扣马谏,书胜换鹅经。故事征皇佑,乡祠谒仲丁。登堂睹遗墨,山雨飒英灵.心田垂世远,手泽历年殊。谁购山阴序,真还合浦珠。身惟名不朽,书与道同符。诸老珍题在,犹堪立懦夫。蜀后学邓原顿首。”邓原书《伯夷颂》,现存故宫博物院。
在上海博物馆,保存着一件明代崇祯年间景德镇烧制的《青花瓷伯夷、叔齐人物故事笔筒》,是我国珍贵物之一。此件高米,口径米,底径为米。整体直身,内外均施白釉。筒身四周以青花绘制,是一件典型的十七世纪明晚期景德镇精美青花瓷制品,弥足珍贵,堪称国宝。以伯夷、叔齐人物故事为题材的瓷器、铜器、雕刻,明清时期还有很多。
4、以庙宇的形式祭祀伯夷、叔齐。
以庙宇的形式祭祀伯夷、叔齐,最早源于何时,已无从考证。清康熙永平知府彭士圣《重修清节祠碑记》云:\"自汉熹平五年已有祠。唐天宝七载祀义士八人于郡县。崇祭则自此始。《水经注》为北魏时所着,《水经注》记载,“孤竹祠在山上,城在山侧。”明北魏时期已有孤竹祠。孤竹祠无疑是祭祀伯夷、叔齐的祠堂。前蜀韦庄《鹧鸪》诗中有“孤竹庙前啼暮雨”句。韦庄,五代前蜀诗人、词人。因《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孤竹庙于孤竹祠应为同物。唐代诗人李颀有《登首阳山谒夷齐庙》诗一首,“古人已不见,乔木竟谁过。寂寞首阳山,白云空复多。苍苔归地骨,皓首采薇歌。毕命无怨色,成仁其若何。”明唐代已正式以夷齐庙命名。据《永平府志》记载,宋大中祥符四年曾访庙遣官致祭。清惠、仁惠谥号则封于政和三年。元至顺元年颁庙额曰\"清圣古庙\",久废。曾移于郡城内东北隅为明洪武九年,郡丞梅所建,未几复废。景泰五年,郡守张茂乃重建于孤竹故城。成化九年郡守王玺请于朝,赐今额御定祭。而后,到明末清初,又经过五次较大规模的复修。祭祀伯夷、叔齐,见于记载的帝王,就有元世祖、明宪宗、清圣祖、清高宗、清仁宗五位。他们到夷齐庙祭祀伯夷、叔齐,或颁以祭,或题写诗篇,都十分庄重。这些祭、诗,史志中都有记载。到夷齐庙祭祀伯夷、叔齐的达官贵人、人学者、平民百姓,包括国外志士仁人,更是不计其数。
编辑本段思想孔子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数千年来经久不衰,影响着中国乃至东方世界的经济、政治与化生活。孔子属于全世界的孔子,孔子的儒家思想是属于全世界的精神财富。在中国,最伟大,最被人们公认的思想家就是孔子,影响最大,传承最广,最长久的思想就是孔子的儒家思想。孔子的儒家思想,大体可以用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九个字来概括。那么,孔子的儒家思想是如何形成的,思想渊源又是什么?他是受什么思想德影响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呢?
伯夷、叔齐死后,见于献记载的,最早赞美伯夷、叔齐的人就是孔子。孔子在《论语》中曾先后多次赞扬伯夷、叔齐。“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怨乎?求仁而得仁,又何怨?”;“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伯夷、叔齐的思想行为对孔子儒家思想的形成有哪些影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仁”。伯夷、叔齐兄弟让国,充分体现了“仁”的道德标准。孔子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