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少典(4/4)
以为将,为黄帝统一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今城东北16公里馒头山北侧、洪河东岸的大木场传当年就是力牧放羊的大牧场。后来人们砍伐山上的树木在牧场停放,等汛期洪水来了,利用洪河外运,这里便叫成了大木场。
大鸿部落据原本住在今鸠山乡大鸿寨风景游览区。“坷垃垛”就是大鸿先民们抵御外来入侵者留下的遗迹,位于大鸿寨山东南0公里的鸿畅镇,则是大鸿部落东迁后的聚居地。
具茨山是黄帝屯兵聚将、访贤问道的军事根据地,大鸿,大隗,风后、力牧、常先等黄帝重臣,在山上都设有兵塞。具茨山主峰为大鸿寨,海拔88米。再往东是风后顶,海拔65米,是伏牛山脉最东面的一座高山。自此向东,广袤的豫中、豫东平原,再没有比它更高的山了,素有“中天一柱”之称。
风后顶南坡至今留有风后城城墙十余华里。城墙依山势而建,全部用石块砌成,高6米,厚2米,高大雄伟,险峻异常,一夫当关,万夫莫敌。沿城而上,还时时能够看到大片大片当年营盘遗留的断壁残坦,以及古老的石球、石矛等兵器。山顶还保留有“黄帝御花苑”、“黄帝女儿梳妆台”,“黄帝访贤石”和黄帝有关的石凳、石案、石床、植物,山泉等自然景观。
据史书记载,至迟在春秋晚期,人们就开始在这时举行登山拜祖活动。寺、庙、宫、观等祭祀纪念建筑,历代都有修建。保存至今的轩辕庙、黄帝祠、幽胜宫、通遥观等,均为明代以前所建。位于山顶的轩辕庙大殿,全部建筑构件均为石料:石墙、石梁、石柱、石椽、石檩、石窗…殿内陈列黄帝塑像,上是两块匾额,一块是“人初祖”,另一块儿是“功德齐天”。许多海内外游客参观过具茨山游览区后,无限感慨地:“具茨山既有华山之险,又有泰山之神,更有黄山之秀,是炎黄子孙登山祭祖的最佳去处!”
...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