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111、朝中定,边事兴(2/3)

百斤,马二百匹,因封为犁汙王。属国都尉郭忠封成安侯。

战事告一段落了,朝中的事情也就该结了。

四月,盛夏之时,随着徐仁在狱中自杀,侯史吴案以及由之牵连的纵反者案也终于落幕了。

——侯史吴不道,腰斩,父、母、妻、子弃市。

——少府徐仁、廷尉王平、左冯翊贾胜胡坐纵谋反者,弃市。

——徐仁自杀,王平、贾胜胡伏诛。

尽管最终也没有牵连到丞相,甚至连徐仁,也给了相当的体面,但是,一下子去三位二千石以上的官员,朝野也是骤然失声。

至此,再无人敢对霍光的权势稍加议论。

——也许,这正是霍光的目的?!

禁中帝寝,刘弗陵毫无顾忌地冷笑着对左右道:“大将军何其威哉!”

霍光随即就听说了,却也只是一笑置之,根本没有理会。

霍光很忙,没有空闲理会少年天子的一时意气。

就是兮君,听说此事后,也是冷淡地应了一声,毫无评论的兴趣!

——时至今日,刘弗陵说了在禁中说上几句,还能如何呢?

——病重的天子……不要说见外臣,就是想见后宫,都做不到……

这些天来,兮君也在关心那桩旧案引发的风波,如今,她自然是松了一口气,也有心情关心一下闲事了。

比如——那空出的三个吏职由谁接任?

其实也不完全算是闲事——廷尉与左冯翊固然与皇后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少府却是很有关系的。

这三个职位都是要职,当然不可能空置太久。

霍光会忙,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这个时侯,霍光就觉得自己手上可用的人真的是太少了!

最后,先定下的是少府。

——宫禁之中,事务繁杂,少府是绝对不能空置太久的。

——廷尉与左冯翊毕竟各有属吏可守,行事亦有章可循,便暂时搁置下来了。

代徐仁为少府是光禄大夫蔡义。

这位光禄大夫以《韩诗》授皇帝,乃是帝师之尊,却也是大将军幕府出身。

随后,举朝公卿百官的关注再次投向北边。

——匈奴再次叩边。

匈奴三千余骑入五原,略杀数千人,随后又有数万骑南旁塞猎,行攻塞外亭障,略取吏民去。不过,所得并不多。毕竟,汉朝边郡的烽火候望精明,之前在五原,不过是出其不意才有那样大收获,一旦汉朝有了防备,想再有那样的战果,就不可能!

匈奴叩边说白了就是为了劫掠,见战果并不如意,响应主战派的人就少了,退兵之后,也很少再叩边之举。

但是,霍光却十分的恼火。

——尽管,匈奴也算是帮了他的大忙。

当然,与匈奴相比,更让霍光恼火的是,辽东乌桓!

乌桓,就是东胡,被匈奴的冒顿单于所灭,馀众散保乌桓即因山号乌桓世役属匈奴。孝武皇帝时,汉军破匈奴左地,即徙乌桓于上谷、渔阳、右北平、辽东塞外,为汉侦察匈奴动静。置护乌桓校尉监领之,使不得与匈奴交通,如今已历数十年,得到汉朝扶持的乌桓也渐渐强盛起来,随之而来的便是膨胀的野心。

乌桓人先是挖了匈奴单于冢墓,以报昔日冒顿的灭国之仇,随后,又打起汉的主意。虽然不是全部——乌桓习俗,有勇健能理决斗讼者,推为大人,邑落各有小帅,并非世袭之位,数百千落自为一部,大人以下,各自蓄牧营产,不相徭役。可以说是各部各自为政——犯塞的次数与危害也不算大,但是,终究是个大患。

——最重要的,汉朝百官都有种养虎为患的感觉!

霍光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