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四一八章 在哪学的(2/4)

来,我们听你揭露,那一段是假新闻?”

刘苗看看电视,直接揭露后面的内容:“你。”

杨景行连连点头:“首先我不是著名作曲家,没几个人知道这个名字是不是?而且看那些跑到美国的人怎么听音乐会小布尔乔亚了,怎么不关心关心国内贫困群众是不是?再说了用这么长的篇幅来报道一场国外的音乐会还很崇洋媚外对不对?”

看看夏雪的笑容,刘苗还是谨慎点,想了一下才拍板:“对。”

杨景行还没讲完呢:“总的来说报道这么一场音乐会根本没有新闻价值不具备社会影响对不对?就是为了粉饰对不对?”

刘苗十分满意,灿烂强烈肯定:“十分非常对!”

“所以说挑刺最简单我都会……”杨景行还是先起身去接武和玉端来的大碗,满满一碗干货像是要招待饿死鬼,还搭配了菠菜虾仁甚至荷包蛋,杨景行还会借花献佛:“快拿碗,给你们分点。”

武和玉看穿一般:“锅里还有她们的,就坐这吃,拉过来点。”

杨景行就不演了:“那我不客气了。”

两个姑娘都自己去厨房,刘驰伟则转身就拿来了好酒。酒还是不喝了,杨景行更惊喜姑娘端来的笋丝和酱瓜。

刘驰伟没介意年轻人吃东西样子难看,感叹的是新闻:“确实冷,呼出来气都能结成冰。”

杨景行的嘴巴还塞不住:“这个有没有意义?”

刘苗也不怎么欣赏:“主旋律。”

杨景行干脆:“主旋律有没有意义?”

刘苗都不想跟新闻联播的人理论:“吃你的。”

杨景行用筷子夹起丸子当证据:“自己过着这么幸福的生活,要想办法多推广成功经验。”

刘苗看电视去了。

武和玉还挺期待的:“快到了,之前看到有四个记者的名字。”

杨景行就从刘苗的专业角度说说自己的一点了解,其实要做这么一段内容还是要投入挺多人力的,不过记者也没什么大来头,而且这些驻外新闻工作者包括大部分出镜记者其实都是默默无闻的,他们工作比较辛苦生活也并不滋润……

“好了。”刘苗提前喊停,对夏雪笑:“我们带着批判地眼光去看。”

武和玉还是有些感叹:“从幼儿园看着长大呀!”

杨景行居然表示理解:“我看她们也一样,好像昨天还在税务局的老院子里爬乒乓球台子,明天就要大学毕业了。”

两个姑娘来不及表态,电视上已经开始:“中国新年期间,世界各地举办了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

都认真看,只有杨景行还在往嘴里塞丸子甚至端起碗来喝汤,不过他也不是没留意,在电视上刚念到德沃夏克的时候,只见这家伙屁股一抬两个鸭子步就蹲到电视前面去了,摆出了拍登记照的表情:“著名作曲家杨景行……”声音跟电视同步了但腮帮子还鼓着。

长辈先乐起来,武和玉好像从来没看见过这么滑稽的人。两个女大学生就不太喜欢这种哗众取宠,笑得没那么开怀,刘苗还顺手砸了作曲家一个橙子。

刘驰伟也好奇:“美国音乐会门票贵不贵?”

杨景行估摸:“应该不算贵,像这种票价就五六十美元。”

那很便宜嘛,人家挣的也是美元呀。那么这些中国人去一趟能拿多少?

两个乐团之间的合同细节属于商业机密,但是杨景行知道首演那场纽爱给民族乐团的合同是两万六千美元。虽然民族乐团在国内一年都接不到几次正儿八经的商业演出合同,运气来了报价也就是六万八万的,但是两万六千美元也不是个脸上有光的数字,所以还是只谈艺术的好。不过那两万六也不能就十几个人拿来分了,演奏家们还是只能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