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五章 何以不受(1/2)

:“我为何怪你?”她的声音如碎玉般轻灵,字字滴落,滋润在他的心田。阿桐双眼微微泛红,鼻子喃喃,低低的道:“既然如此,你为何向我行礼?”杨毓笑着收回手道:“这是金陵,不是聊城抑或当初我不知晓你的身份,我一低等士族,怎能托大,不与殿下行礼?”阿桐低低的反抗道:“我不喜你如此多礼。”杨毓偏偏头,看向阿桐,眸光闪着许久不见的狡黠道:“阿桐喜我欺负于你?”阿桐顿时小脸泛红,却并没有反对。杨毓略微抬眼向那一直负手含笑,立于一旁的一身淡紫之人。那人分明身着华衣,还是那个淡雅如月的人,杨毓却自他身上看出一丝寂寞。一种令她不看透的寂寞,萦绕在他清冷自持的身姿上。这种感觉,让杨毓不知不觉蹙起眉头,这让她觉得,他离她越来越遥远,越来越遥远。远的比天上的月亮还要远,她看不清,摸不着。:“靖郎。”杨毓自红唇中溢出两字。王靖之突然发现自己的出神,被这轻声的呼唤,拉回现实。他转过眸,凝望着杨毓。那双眼中,似蒙上了浓浓雾气,令她看不透。她想开口问问,究竟是怎么了?嘴唇微微蠕动一下,她扬唇而笑。:“许久未与郎君琴箫合奏,不知郎君今日是否有兴致?”杨毓笑着,一袭蓝衣飘舞,一池白莲摇曳。:“好。”王靖之清冷的唇角微微扬起。身后的下仆递上木盒,王靖之自取出通体翠绿的玉萧放在唇边。萧声柔和典雅,调子低沉委婉,似寄托着宁静悠远的沉思。杨毓转身回到琴案边,素手无一丝犹疑的抚上琴弦,琴箫相合,古朴而自然之声。她指尖或糅或吟之间,低音明亮浑厚,低音**清越。琴箫之声悠悠飘散在小院中,飘到了淮水两岸,这一阙曲,并非哪位名家所做,只不过是他们二人心有灵犀,即兴所作的。然而,这两人于乐理上的造诣,又如此高超,虽是信手拈来,却不落俗套。它通脱古雅犹如林下之风,且实且虚超脱现实之境。它低低吟诉他们彼此互相的倾慕,它昂昂高歌说着不能用语言倾诉的悸动。不知不觉间,金陵城中最喧嚣的淮水,回归了它最初的宁静。来往的士族庶民呆呆的站在原处,他们纷纷陷入沉思。直到这一曲音落。街市上的马车、泛舟淮水的小船,仍沉寂良久。王靖之骨骼均匀的手指轻转玉萧,扬唇笑道:“卿卿请为此曲命名。”杨毓低低的思索一瞬,复又抬眸看向身前清隽绝世的少年,笑着道:“得遇郎君,如再生一世,除却“再世操”阿毓再想不出另一曲牌。”王靖之又露出杨毓熟悉无比的灿然一笑,他微微点头道:“好。”:“圣旨到!”:“圣旨到!”:“圣旨到!”三声呼喊,一声比一声更近。杨毓下意识的抬眼看向王靖之,却见他唇角含笑。正在发怔着,清一色玄色官服的内监来到。为首的内监杨毓是见过的,正是昨日入城,始终站在司马安身后的那位青年内监。他的长相清秀,唇红齿白,气质昂昂,与其他内监相差实在太大。也正因如此,杨毓才将这只不过一面之缘之人记得如此清晰。那内监双手负于身后,微微昂着头,唇角微扬,实足的傲气。眸光瞥过杨毓身侧的王靖之与她身后的阿桐,顿时愣住,这才微微低下头,道:“杨氏阿毓,奴替今上来传旨,还不跪下接旨?”杨毓并未在意他的轻视,心底暗自叹着,难道是他?心里想着别的事,她已经双膝跪地,施了大礼:“臣女接旨。”那内监朝着王靖之与阿桐微微俯身,算是打过招呼。阿桐笑道:“李中宦,你好大的威风!”那内监眸光一转,笑着道:“回二皇子,奴不过例行公务。”阿桐撇撇嘴背过手去,未再出言。李石笑着道:“王君,奴可否传旨?”王靖之略微点头,并未出言。李石满意的转过头,身后的内监递上明黄的卷轴。李石朗声道:“天子有诏:杨氏阿毓,于国危难之时,行巾帼义举。虽为妇人,其行可叹,其为可赞。又古琴造诣高深,赐大司乐职,统领三千乐师。”大司乐,当朝有此官职?三千乐师,又在何处?杨毓抿唇而笑,神色无一丝不悦,她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