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章 一段野史(2/3)

的戈壁和沙漠,不适合生存、居住,连仙人都嫌少涉足。蛮族们过着游牧的生活,长期侵扰人国的边境,抢夺财物和女人,拓跋圭小小年纪,随父出征,打败蛮族可谓立下奇功,老皇帝司马徵对他非常看重,封官加爵,赏赐不断。

当然,更主要的目的是借此机会将拓跋圭的军权卸去,等于是变相软禁在帝都之内,对他率领大军东征西讨的父亲形成一定的制约。

拓跋圭自然知道自己的现状,他很能忍耐,不点破老皇帝的意图,一边吃喝玩乐,拼命享受,一边努力学习诗词歌赋,时不时的拍一拍老皇帝的马屁,终于取得了老皇帝的信任,没有了性命之忧。恰逢老皇帝临近寿终,诸皇子夺位,拓跋圭连同他背后的军队势力,果断站到了二皇子司马炎的身后,帮助他在最终的皇位继承之战中取得胜利。

司马炎是个知道感恩的人,继位之后马上重用拓跋圭,将他封作宰相,这样一来,拓跋圭在朝内,拓跋圭的父亲在朝外,一个主文,一个主武,实际上已经控制了帝国的各项实权。但仍然不够,在这个时候,拓跋圭仍然是夹着尾巴办事,一门心思地扑在司马炎的身上为他出谋划策的。

拓跋圭吓唬司马炎说:“国君您本是不被皇帝信任的一位皇子,最终的继位在其他皇子之中颇有微词,这样下去,恐怕有被推翻的危险,不如先下手为强,把他们都杀了。”

确如拓跋圭所说,司马炎的母后景夫人没有硬朗的后台,也没有貌美的姿色,能够怀上他,全是天意的安排,是一场意外造就的产物;因此,皇帝对年幼的司马炎并不疼爱,而在宫里又缺乏必要的靠山,所以司马炎小的时候,经常受到其他皇子的欺负。也因此才发奋苦读,骑马射箭,千方百计地讨父亲的欢心,最后在拓跋家族的大力支持下,登上皇位。司马炎对身边的兄弟们确实是有顾虑在的,拓跋圭的话刚好触及了他心中的痛处。司马炎果断采纳了他的意见,由此展开了针对自己兄弟姐妹们的疯狂杀戮。

那个时候,朝堂中有两股势力,一是司马氏族代表的皇族势力;二是拓跋家族代表的外姓势力。由于皇帝司马炎的授意,司马氏族的皇族权力几乎被抹平,亲族的死伤多达万人,红色的血将帝都的护城河染红,歌舞升平的帝都转瞬之间化作修罗地狱,瘟疫由此蔓延,灵隐寺大门紧闭,整整三年谢绝访客登门。

拓跋圭氏族由此一家独大,拓跋圭将司马炎圈养在深宫中,每天被数不尽的美女伺候着,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自己则大权独揽,将几乎所有的位置换上亲信,并在转年的年初毒死司马炎,称帝建国,帝号开皇!

这里说的简短,说书人却绘声绘色地描绘出其中的惊险万分,扣人心弦之处,仿佛亲身经历。让沈飞不能理解的是,这样大逆不道的言论居然没有人阻止!

要知道,此刻正是拓跋圭在位第三十年的末尾,是皇权统治最为稳固的时候,在这样的时间点上,一个说书人公然诋毁本国的皇帝,不管他说的是真是假,都是明显不合时宜的。

可是,居然没有人上前阻止。

简直是匪夷所思!

说书人旁边的是一对唱曲的父女,看起来和汝阳城里遇到的那一对没什么区别,却再没有恶霸无缘无故害了他们的性命。这点也让沈飞非常奇怪,偌大的城市,最为著名的繁华之都,连一个官府的人都看不到,可是却能井然有序的运转,生机勃勃地发展,这其中到底是何道理?

沈飞不能理解其中的奥妙,却又被唱曲的父女牵住了心神,原来这父女二人唱的是民间的小曲“婉婷风”,曲风哀婉,表达出了浓浓的乡愁之情。这不禁让沈飞联想到了自己曾经的家乡,现在的哀默之城。想想已经整整十三年没有回去过了,不知道那边是否还是一片废墟?

进而回忆起此次人间之行的重大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