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敦刻尔克剖析(1/2)
皎洁明月照耀下的西欧平原上,此时同样有一个人在深夜里久久难眠。
方彦躺在窄小的行军床上,纷涌的思绪使得他无论如何也没法安然入睡,军营里的微弱灯光从窗外透露进来,照亮了他那张凝重沉肃的容颜。辗转半晌过后,全无睡意的方彦索性掀被坐起,背靠在床头默默沉思起来。
作为对历史进程异常清晰的穿越者,方彦知道此时北线联军败局已定了。他们拖沓的行动和混乱的指挥,葬送掉了主力部队最后一丝可能突围的机会,即便是有阿拉斯战斗那样令德国统帅部蓦然一惊的反击,但那也只是少数军队打出的回光返照式的攻击,对整个宏观战局几乎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力。因为就算德军装甲部队的防线被短时间突破,一片混乱的联军也无法大规模撤离,届时后者最多从德军手指缝里溜出几条小鱼小虾,主力部队仍然被困在包围圈内。
然而联军无法从陆地逃跑,却可以通过海上撤离。方彦绝不可能忘记历史上被英语世界大吹特吹的敦刻尔克撤退,这些在战场上毫无功绩可言的英国陆军,逃跑起来的效率却是无人能敌。短短8天的时间里,他们就从一片小海滩上撤走了34万溃军,速度堪与香港记者相媲美。
令方彦感到棘手的是,英国人的这种脚底抹油早已是驾轻就熟:早在1915年的达达尼尔海峡战役时,英军最后阶段的撤退就可以用完美来形容,不仅让对面德土联军毫无察觉,自身还没有损失一人!
有没有可能阻断英国人从海上逃跑呢?方彦思考了诸多办法,但最终都被他自己一一否决。首先用空军去消灭英国运输船就是一个极为愚蠢的伪命题,就算德国有1万架轰炸机能够出动,且飞行员全都是投弹服希特勒改变主意,否则一切想要留住英国远征军的想法都是空谈。
要改变希特勒的决定啊方彦喃喃自语,嘴角忍不住露出了一丝苦笑。为了扭转德意志的国祚,方彦总是不可避免的要面对各种困难或麻烦的事情,现在又轮到了他想办法主掌船舵,让德国这条巨轮避免驶向风凶浪恶的航线。在对付希特勒这点上,方彦通过之前十几年的认识接触,以及历史上施佩尔的成功经验,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心得。现在方彦需要弄明白的,便是希特勒下达停止进攻这道命令的内心想法。
经过反复的思考,方彦对希特勒的脑回路逐渐产生了一个认知雏形。
当隆美尔于阿拉斯击败联军的反击之后,到5月23日的情况是,法国在陆地上败局已定。因为北线的60个师是联军无论如何也损失不起的:这批主力大军覆灭后,法国的战败就只是时间问题。届时,德国面前的敌人就只剩下了一个英国,而到了这个时候,德英之间的局势就变得微妙起来了。
众所周知,1940年的英国仍然是世界首屈一指的殖民霸主。直布罗陀埃及南非印度新加坡澳新加拿大等超过3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都飘扬着红白双色米字旗。这些或物产富庶,或极具战略意义的海外领土,都距离德国天远地远,一战后丧失了所有海外殖民地的德国根本鞭长莫及。
倘若德国用武力将英国本土征服占领,那么这些海外领土登时就成了无主之地,而周边的国家肯定不可能放过这个扩张势力的天赐良机。届时美国将全面占领加拿大,并将澳新纳入自己的保护;日本则会将触手一直向南伸到新加坡,吞并马来西亚甚至是荷属印尼。苏联将从哈萨克斯坦南下进入伊朗和印度,拥抱斯拉夫人上千年来梦寐以求的温暖大洋,就连意大利也能占领埃及和中东地区,成为地中海与红海流域无可争议的绝对主宰。
换言之,德国在欧洲拼死拼活打垮了英国,最终却是给其他国家做了嫁衣,自身所能捞到的利益少得可怜。作为一名政治家,这种情况无疑是希特勒所要竭力避免的。相比之下,留着一个对德国俯首称臣的英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的未婚妻是修真者
修真界第一名嘴
捺钵王朝之辽圣宗
咸鱼的幸福生活
开局斗破当配角
女王驾到:Hi,少将先生!
倔强情人一带一
蛮荒神话
仗剑符文之地
邪性总裁,坏坏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