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百二十章 腊月冷(2/3)

流客的样子,说走就走了,干脆得很,只留下一句,“以后少要气方显。”

穆典可微愣,眼看他袍角流风,月光下洒洒去了。如白衣仙人偶临人间,一现惊鸿后御风重归九天。

穆典可伏窗有些怅惘。

方君与到底最后想说什么,她是无从得知了,总觉不是什么好事。还有他要自己别气方显了,他和方显见过了么?

忽来造访,和容翊最近一系列的动作有无关联?

***

北燕都城昌黎。

滚滚黑甲如同钱塘八月的江潮,势难阻挡地向前一路推进。

这场灭燕之战持续仅不到三个月,破城如破竹,连退高句丽与柔然两路援军,到此时,已是最后一役——破国之战。

拓跋祁的车盖停在城外三里。

他如今已是皇太子,授监国之权,身份贵重,如无必要不会不亲身上战场。且此战亦无需他身先士卒。

大军临城的前一天,被吓破了胆的北燕国君冯虹便收拾金银细软,带着皇子皇女和一班心腹大臣们仓惶北逃了,只留一城老弱和为数不多的坚决不肯退的死国之士,面对铁甲重械的北国军队,根本无多反抗之力。

金雁尘勒马立在距拓跋祁车驾不远的地方,面无表情地遥观大军攻城。

昌黎十二月,冻土三尺,雪没马蹄。不如漠北的冬天冷,也没有此时长安冷——自十四年前至今,年年除夕,年年冷。

“看这情势,要不了半个时辰,城就要破了。”拓跋祁不知何时下的车,驭马行来,与金雁尘并辔立雪原上,共看城头,“这一仗,仍是先生的功劳。”

如今金雁尘已公然在北国涉政,不像之前,只是以一江湖人的身份游走列国。却不肯要官。拓跋祁便向拓跋燕为其请了客卿之名,供奉太子府中,助他辅政监国。

祖父拓跋历,父亲拓跋燕皆慕汉文化,拓跋祁本人是不以为然的,觉汉人只会阴谋诡计,宫闱夺权是利器,战场上就未必管用了。

然而经此三个月,他亲眼目睹金雁尘运用兵法以奇制敌,打胜了好几场赢面不大的战争,这种想法便彻底改变了。

此次攻打北燕都城也是金雁尘的提议。

燕人悍勇,士兵擅战不弱于北军,真要一城一城拔下来,不仅耗时长,军中损耗也大,短期内难以恢复兵力再图西进。

组建一支奇兵,借道北燕边境大片荒无人烟的林原,直插燕都昌黎是最快捷的方法。当然,也最冒险。

这种打法,除了对战士的体能,耐力,粮草供给,行军部署诸多方面有严苛要求外,还面临一个最大的问题——须速决。

昌黎城墙坚且高大,城中囤粮亦足,如果冯虹把城门一关,拼死抵抗,凭北军再骁勇,三两个月内或真拿不下这座城。

天寒地冻,粮草不继。

届时若有周边之国悟透唇亡齿寒之理,结盟来援,这支脱离大军,深入敌腹的孤军则危矣。

为确保此战顺利,一面拓跋燕亲率的二十万大军不计代价疯狂地加紧向东推进,致城池沦陷的败报一封封飞进昌黎;一面拓跋祁与金雁尘带领的这支八千人的奇袭队伍在接近都城昌黎时便不再隐匿行踪,埋锅造饭时挖出的坑灶数目数倍于所需,砍断树枝系在马尾上拖行致雪尘飞扬,沿途狼藉,造成大军压城的假象。

自然,以重金收买敌国奸佞小人,适时进献谗言这种从战斗风气尚算淳朴的春秋时期就屡有出现的手段是必不可少的。且好用。

冯虹果然乱了阵脚。

国君出逃,民心即散,城中抵抗不足为惧。

冯虹出逃的必经路上,会有与北国达成了协议的高句丽伏军等着他。届时国君身亡,京都失守,溃散无主的北燕各地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