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清明上河图》(3/3)

画的,也是因为在这幅作品上,有清.朝人对这幅作品的一个注释。”

一边这样说着,马未平还走到了标有注释的地方,展现给刘子夏看。

负责拍摄记录的张凯,赶紧上前两步,把这段注释给拍了下来,同时还做了标记。

“我们也是因为这个注释,才开始寻找有关张择端这个人的信息的。”

马未平继续说道:“但是就像你知道的那样,这么多年来,也寻找了不少的资料,但是有关张择端的身世,还是一点信息都没有找到。”

刘子夏眨了眨眼睛,说道:“那百渡上,属于张择端的资料?”

“就是那个注释啊!”

马未平又一次点了点展柜,说道:“你看,‘翰林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人也。幼读书,游学于京师,后习绘事。本工其界画,尤嗜于舟车、市桥郭径,别成家数也。按向氏《评论图画记》云:《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选入神品。’”

念完这段提拔,马未平继续说道:“张著的题跋,是关于张择端身世最早的记载,也是世上惟一的记载。后世有关《清明上河图》和作者的依据,都是皆源自这短短的71个字。”

“那这么说起来的话,这个问题岂不是要成为一个千古难解之谜了?”刘子夏开玩笑一样地说道。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是可以这么说的。”

马未平点点头,说道:“不过随着越来越多北.宋文物的出现,难保就会在某些文物上,出现有关张择端身世的信息,这都说不准。”

“嗯!”刘子夏点点头,继续问道:“马老师,有关这部作品,还有其他的小故事吗?”

“有关作品的创作背景,网上都能够找到,我就不多说了。”

马未平想了一下,说道:“我说就说说这幅作品的传世经历吧!据说《清明上河图》历时十年才完成,最早由北.宋宫廷收藏,靖康之难后流入民间,历经辗转,后为南.宋贾似道所得……”

一个乐意讲,一个喜欢听,再加上一个负责拍摄的,把这些内容都完整地记录了下来。

而通过马未平的详尽讲述,一个属于北.宋《清明上河图》的时代,也为刘子夏敞开了一个完美的画卷!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