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67章 建团史上的头一回(1/2)

二兴几乎是流着口水走出的仓库,最终手里多出来一把电吉他,一架小岛国的进口电子琴。

相比于电子琴仅仅是入门级的,那把吉他尽管只是六十年代的产品,却由于是国际十大品牌之一的吉普森出品的专业级,反而最让他爱不释手。

而且发现它时,二兴绝对认为是自己捡了个大漏。

因为它被丢在都长了蜘蛛网的角落里,上面不仅满是浮土,还有两根弦是断了的,琴盒更是被塞在了好几把破琴下面。

好在擦拭一下,原本的枣红色枫木材质的琴声依旧亮丽如新,弦音干净、明亮,余音持久,即使像他这样的非专业水准,都觉察出了它的与众不同。

这把琴来到了崔敬那几人的眼里,果然把羡慕嫉妒都写在了脸上。

那位艾迪更是一连串的“偶买噶”不绝于耳,大呼老天的不公平。

后来崔敬才跟他解释了,这把吉普森琴的型号,是燕京的乐手们梦寐以求的完美之作,在它的出品国漂亮国也是最经典的型号之一。

其独特的外观设计,精细的手工加工和调试,保证了每个细节都完美无瑕。

目前市面上的这款电吉他已经很难找到,并且价格也飙升至恐怖的数十万以上的高价。

他们之所以认识,是几个月前在南方演出时,港岛的一支乐队里有这样的一把,外观上还有些小破损,却已经是古董级的收藏品品质。

目前燕京乐手们手里的电吉他,大都是海上私运过来的水货,尽管大部分达到了专业级,但品质、品牌和型号都没有保证,能幸运地淘到一把好琴,转手就能卖出好几倍的价格。

崔敬所在的乐队,由于几位洋人乐手的存在,有海外正品店购买的便利,可绝大部分的地下乐队,仍旧指望着水货,才能淘到专业的乐器。

国内目前不是没有国际品牌的专卖店,目前申海和羊城就有。

可惜那要价贵得要死,并没有几个人能买得起,消费的对象也只针对一些国营的大型文艺团体。

最后,崔敬把二兴的吉他交给了艾迪,让他配上琴弦调试好后再交还给他。

好在这种修复并不复杂,只要铁路文工团里有进口的琴弦,今天演出结束就能带走。

这件事无疑只能交给小孙了,在二兴的一番甜言蜜语下,他也只能摇着头返回了仓库去寻找。

此时,另有工作人员前来通知乐队准备登场。

来到了候场区,却迟迟没有人前来引导,只听得外面的舞台上,主持人在邀请领导们登台讲话。

那个时候的扩音设备并不怎么样,麦克风每一次移动,都会传出很刺耳的鸣叫声。

几位领导该说话的都说了,临了,居然提到了二兴的大名,候场区始终百无聊赖的他才看到了有人走过来请他上台。

与此同时,那位部里的柳副部长,正在滔滔不绝地介绍二兴的一些事迹。

从台下不断响起的掌声和偶尔零散的惊叫声里,他就知道,自己在燕京的民间知名度,远远没有春城那样几乎妇孺皆知。

没错,十岁的二兴在春城的知名度越来越大,尤其随着电视机的越来越普及。

省台的那档那部纪录片《小神童大毅力!记春城天才少年杨克俭的生活点滴》,也一直以每年两集的播出频率,始终没有断了更新。

这部纪录片不仅在吉省传播广泛,听说燕京的央台也在打算选出几集,放在他们台播出。

所以,他的名字在春城家喻户晓,在燕京却仅仅是略有名气而已。

今天,在听到柳副部长介绍了他的所谓成就时,台底下的大部分观众们才恍然大悟,原来团里特招的那个小孩,就是《葫芦兄弟》和《哪吒闹海》的原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