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385章 发现敌人!(2/3)

,他们的领导人也没有国内高官的“官架子”。他已经认定了这些人,他们才是华夏的真正希望。

陈家玉正想着,突然通讯员向他报告:4号地区的监视哨发现了大批敌人,约计有5000人!

陈家玉马上打开头盔上的对讲机向高成浩师长报告了情况,随即命令两个连马上出发赶往4号地区,另一个连则继续负责支援其它地区。しgㄚu.Π

陈家玉对这种简单、有效的通讯装置有点儿爱不释手了:只是一个小小的防护头盔,竟然可以具备通话功能!而以前自己的部队里只有团一级才能配发笨重的电报机。可现在他们就连一个侦察兵小组都配备了一套!还有这个“花衣服”,首长说那叫“变色军衣”。开始自己还闹情绪,不爱穿。可后来才发现:如果你往树丛里一趴,就是到了眼前不仔细看也发现不了人!看着这些装备,这个仗没个打不赢的。

他们在起伏的丘陵上快速移动着。前面的战士突然向后面伸手示意:发现敌人!大家马上按照平时的训练分散开,小心地向前面包抄过去。

注:伊斯兰教的诞生:七世纪初,麦加人穆罕默德在希拉山洞的冥想中创立伊斯兰教,随即以蓬勃的活力蔓延于阿拉伯半岛,遍及半个世界。波斯、巴基斯坦、印度以及遥远的远东地区相继由佛教之国变为“清真之国”。

伊斯兰教信奉安拉为唯一之神,认为除了安拉再没有神,反对信多神、拜偶像,伊斯兰,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本意“顺从”。顺从安拉旨意的人,即“顺从者”,阿拉伯语叫“穆斯林”,是伊斯兰教徒的通称。在华夏(中国),穆斯林也称安拉为“胡大”或“真主”。穆斯林都相信穆罕默德是“先知”,是“安拉的使者”,是奉安拉之命向人类传布伊斯兰教的。

据史书记载,唐朝时,高宗皇帝于永徽二年(公元六五一年)曾在京城长安接见阿拉伯政教合一国家的首领——哈里发派来华夏的使节;来使谈及本国建立的经过、社会风习和宗教信仰,故华夏学者一般均认为这一年是伊斯兰教传入华夏的标志。

注:伊斯兰教的教义:(可以跳过!)

伊斯兰教教派众多,教义复杂。但是其信仰原则却非常简单:一个真主,一个最后的先知。真主,阿拉伯文叫“安拉”、我国穆斯林成为“胡大”、“真主”,他是一位造物神,并具有至高无上的品性。信使者;有六位使者与安拉紧密相连,即六大使者。他们是:阿丹——安拉的朋友;努哈——安拉的预言家;易卜拉欣——安拉的至交;穆萨——安拉的代言人;尔萨——安拉的灵气;穆罕默德——安拉的使者。在这六大使者中,穆罕默德负有最为特殊的使命。他是最后的、最伟大的使者。

信天使——天使是安拉为了派遣他们传播安拉的、记录人们的行为而创造的。

信古兰经——《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教义、教法的源泉,是穆斯林精神的灵感、慰籍的源泉。《古兰经》是真主的语言、是完美无缺的经典。

信“前定”——伊斯兰教认为世界发生的一切事情都是由安拉的意志决定的,任何人都不能改变,只能听天由命,这就是“前定”。

西域的伊斯兰教派:传入西域的伊斯兰教派只要是逊尼派、苏菲派、什叶派。

逊尼派是西域人数最多的一个伊斯兰教派,信仰《古兰经》和《圣训》。

苏菲派是伊斯兰教中的神秘主义派别,宣传神秘的爱、泛神论和神智论思想,提倡内心的修炼。苏菲派无视礼拜,认为只有经过苦苦修行,经历多种阶段,才能达到人神合一的最高境界。什叶派是伊斯兰教的一个主要派别,什叶一词原意为“派别”,什叶派不承认奥斯曼等人为穆罕默德的合法继承人,崇拜伊玛木的陵墓。

公元10世纪中叶,伊斯兰教已沿丝绸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