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坑(1/10)
东北,物产富饶,人杰地灵。>
这块肥沃的土地本可以孕育无数首富的,但在各种不稳定因素的加持下,留下了太多的遗憾。>
但李学武是“后来人”,太清楚这里的机遇和未来了。>
渤海圈一年一个形势,与邻居们的关系也是一天一个变化。>
大国崛起,带起的不仅仅是一片尘埃和非议,还有各种血泪。>
南方可以一片舢板发家致富,为什么东北不行呢?>
因为东北人太老实了,骨子里的凶狠都是为了抵御这方水土最原始的困境。>
越是经历过苦难,越是心存普度众生的善念。>
所以更多的东北人都是热情大方,爽朗好客的代名词。>
李学武没有地域情节,但他有发家致富的心。>
家是国家的家,富是民富的富。>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以前在李学武的心里这句话是反过来说的,他不敢妄言历史大势。>
就算是现在,他也不敢妄自“忧其民”,因为他还不够资格。>
但历史是有选择性的,李学武没去钢城的时候,关东做的不也是这个买卖嘛。>
有人管他嘛?>
这里面有很多很多复杂的原因,不足道也。>
当然了,关东能做,李学武就不能做了?>
能!>
李学武就算是做了,也没人会管他。>
但李学武不能做,也不会去做,没得因为这几个钱污了自己的身份。>
不管是大势也好,默许也罢,他都不会沾手这个行当。>
但他为啥要造大飞,还敢说让东北先富起来?>
首先是立项投建的电子工业、小商品、小五金等一系列的工业生产基地预计在两年内实现大规模生产。>
什么叫产业基地?>
什么叫大规模生产?>
且看李学武在给人事处的协调令上面又增加了多少指标吧。>
这些指标可都是卡着中学毕业的基本线呢,经过基础锻炼,投放到流水线上,那效果会是怎么样?>
轧钢厂内对技术和能力要求较高的岗位逐渐将会被这些年轻人所代替。>
年岁大的,没有文化素质的,没有技能手艺的,也没有上升空间的,逐渐会下沉到基础岗位。>
比如:清洁队、服务队、建筑队、搬运队……等等,以体力劳动为最基本技能的岗位。>
再如果干不了,或者不愿意干怎么办?>
无非就是这么几种解决出路:>
首先岁数合适的就是提前退休,让自己的子女接班进厂。>
其次就是找关系,主动调动工作,去其他工厂。>
最后就是耍无赖,被人事分流边缘化,自己难受,全家人也跟着别扭。>
从人事结构变化上来看,轧钢厂正在进行一场从基层职工开始的大换血。>
其表现是职工素质平均水平得到提升,专业技能岗位得到有效补充,相关人才储备达到饱和。>
这些因素综合起来造成的影响就是,轧钢厂年轻化,有动力,产业升级从工人开始,实现自我变革。>
从冶金到轧钢,从重工到轻工,全方位,立体化的升级。>
几个工业基地的生产线在人事、技术、硬件等方面得到满足后,李学武敢保证,外商的采购量绝对满足不了产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尊主为何如此
九零蜜婚:军少盛宠千亿妻
帝本红妆:国公大人不好惹
韩娱之妖孽的征途
热血高校
抗日:铁血战魂,带出一个特种部队
乱世书
无限狂尸进化
网游之剑起风尘
斗破:从萧玉壁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