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55章 两年之后(五千字章)(3/6)

就是一头腚眼子里塞着鞭炮的公牛,一跑就停不下来。

转眼来到了两年后。

弘治五年,秋。

大明王朝已现盛世气象。

弘治帝是个宽仁、勤政、爱民的好皇帝。但勤政不等于喜好折腾。

他对内轻徭薄役;治理水患;废除苛法《问刑条例》;重用贤臣;力求节俭。

对外从不擅兴讨伐。但对于外族一直保持着强硬态度。基本恪守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敌境的蚯蚓都给朕竖着劈成两半儿”的原则。

弘治帝登基六年来国库收入、仓场存粮年年增加。江南商业兴盛。

在政治上,他重用贤臣如“弘治三君子王、马、刘”、李东阳、徐浦、刘健等等。吏治虽不能说如一汪清水,但相较于成化朝末期,官风已大大改善。

说白了就是:官员该贪还是贪,但至少会去主动做事。

老百姓虽远远达不到衣食无忧的水平,至少没有发生大规模的饥荒。

按照当初容城知县黄伯仁的说法——老百姓能够像牲口一样混上一口草料活下去,已经算盛世了。

民变、叛乱不能说没有,但规模都不大。

弘治帝是个类似于太祖、太宗的工作狂。每日天不亮就起身。早朝、午朝、大小经筵安排的满满当当。

他还是个高尚的人,摆脱了低级趣味的人。

纵观史书,古代帝王十个有九个都好色。

说实话,给任何一个男人三宫六院七十二偏妃外加三千妙龄佳丽随意取用,任何一个男人都会变得好色。

这是生理本能使然。

但弘治帝登基六年,仍旧只有一个女人,那就是张皇后。他还接连三次降旨,缩减宫女规模。

相比于那两位嗑春药舒服死的后世大明帝王,弘治帝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他不好货。内承运库的财帛,屡屡被他拿来赈灾济困。他把内承运库搞得清干溜净,耗子进去都要淌眼泪儿。

连一向反对国帑私用的户部文官们都看不下去了。主动上折请求调十万两国库银充实皇帝内库。

皇帝给力,臣子也给力。

主管吏部的王恕,尽全力裁汰庸官。他改变不了为官必贪的历史难题,但尽量鞭策底下的官员们去为老百姓做一些实事。

主管兵部的马文升让九边卫戍固若金汤。鞑靼小王子不敢轻易南下入寇。

李东阳、刘健、谢迁等中生代官员逐渐开始挑起大梁。

杨廷和为代表的官场后起之秀们也初露峥嵘。

名垂史书的“弘治中兴”渐入佳境。

京郊,跑马场。

秋高气爽,万物金黄。

二十七岁的北镇抚使常风纵马狂奔,突然一勒马缰。

骏马抬起前蹄,一声嘶鸣,停止了奔跑。

这两年常风的仕途顺风顺水。主要是躬逢盛世,朝堂上没有什么大奸大恶之徒做对手。

北镇抚司在他的带领下,为弘治帝颁布的那些利国利民的国策保驾护航。

“哥哥!怎么停了?”十三岁的常恬也勒住了马缰。

当初那个软萌可爱的小糖糖,已经出落成了少女模样,亭亭玉立。

她的性子像极了嫂子刘笑嫣,既爱胭脂水粉,也爱刀枪剑戟、宝马良驹。

常风道:“都跑了两里了,别把马累着。踏秋跑马又不是跑八百里加急。”

远处,刘笑嫣骑在马上,搂着马鞍前面坐着的常破奴。

常风长子常破奴已然五岁。这厮简直就是“白天惟愿牛打架,晚上惟愿鬼冲天”的调皮鬼。

前几日刘笑嫣一个没看住,他拿着竹竿儿把府里大厅屋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我的胃部模拟器 盖世大天帝 斗罗之谋定诸天 天才小村长 斩医色 绝世狂龙战神沈七夜林初雪 第一神婿 重生八零锦绣年 我能无限暴兵 邪皇妖后:盛宠傲世二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