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三章:贰臣传(2/3)

在西山那边,负责大明科研院衙署,及迁移的兵仗局、军器局等有司衙署的营建事宜。

“眼下诏命萨尔浒之议,算是步入到尾声了。”

朱由校神情冷然,扫视着眼前群臣,定在鼻青脸肿的张问达身上,冷冷道:“李家阖府悉数伏诛,杨镐的罪行也在明确。

一场萨尔浒之战,真是没有想到,背后藏着诸多机密。

倘若国朝从一开始的时候,就能辨明忠奸,剔除贪生怕死之辈,那平叛建虏事,就不会是这样的结局了。

然当前再讲这些话,已无任何的意义了。”

李家暗通建虏一事,朱由校没有打算公布出来,一来会叫大明国威受到打击,二来还会惊动辽前那帮统兵将领。

甚至远在山西和张家口的八大贼,都会被惊动起来。

所以朱由校定下的罪,是贻误战机、贪生怕死、扰乱朝纲之名,仅是这些,就足以满门抄斩。

“但是!!”

看着神情各异的群臣,朱由校继续道:“以下克上的建虏,在辽东已然势起,这给国朝造成极大的被动。

仅杀李家阖府,包括杨镐亦要被处决,但这难平朕心头之怒!

一帮自私自利,贪生怕死的家伙,不想着为国朝分忧,却只想捞取好处,养望,置国朝社稷于不顾。

朕决意着翰林院,钦定国史贰臣表传,将这帮不忠不孝的恶臣,所犯罪孽,悉数编撰出来,以张布天下!”

“这!!!”

方从哲、刘一燝、韩爌这帮大臣,有一个算一个,那都流露出震惊的神情,纵使是陈奇瑜和孙传庭,亦露出惊疑的神情。

天子此举,是要彻底将杨镐和李家,都给钉在耻辱柱上啊。

对大明的文官,包括那帮清流和读书人,平生最在意的就是名望。

为一个好的名望,像什么顶撞皇帝啊之类的,有些死硬派是真敢做,哪怕被杀,好名望傍在身上,名留青史,何其快哉。

正是这样的情况,使得眼下的大明,于辽东那边的乱局,叫很多人都死死盯着,想在辽前捞取到好处和名望。

“一个个都没有想到,朕会编撰贰臣传吧。”

朱由校双眼微眯,心里冷笑起来,‘李家和杨镐他们,编进贰臣传就是一个开始,定下贰臣传一事。

最主要的政治目的,就是震慑庙堂上的东林党,齐楚浙党等派,叫那些钓名沽誉之辈,不敢轻易再想辽东事。

想利用辽东危局,到前线去坐镇些时日,就捞取政治资本,政治名望,朕绝对不会同意的。’

万历朝的国本之争,叫大明党争风气横行,为了能打击异己,为了能仕途昌盛,多少人,不顾大明江山社稷的利益,在这里空谈误国,在这里装腔作势。

作为大明皇帝的朱由校,倘若不能刹住这股不正之风,任由朝中的各派官员,染指辽东事。

那要不了几年,辽东就变成金山银山了,养肥了辽东将门,拖垮了大明国库,助长了建虏气焰,叫大明朝堂和官场,变得更加混乱和疯狂。

“陛下……”

吏部尚书周嘉谟,见刘一燝、韩爌不说,见张问达不言,忍不住上前,想劝谏,却被朱由校直接堵住。

“贰臣传一事,朕意已决。”

朱由校神情冷厉,开口道:“此事由侍讲学士陈奇瑜亲掌,辽东的事情,日后若有人胆敢在前线,行钓名沽誉之事,不顾国朝利益,使得建虏再夺大明疆域,那贰臣传之中,必有他的位置!”

彼时的东暖阁内,回荡着朱由校的声音,在场的一众大臣,算是都明白了,天子这哪里是惩处李家和杨镐啊,这分明是想以此来震慑朝堂,警告朝堂。

一个贰臣传的横空出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