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五百三十五章 和硕特归顺(3/6)

唐贞观。

虽然只是隔着秦岭和大巴山,但四川的百姓从没有担心没有粮食吃的情况。

哪怕眼下川东地区经历着旱情,但即便是遭遇旱情的川东,其米价也不过四百文每石。

同样是旱情,同样平抑粮价,山西每石八百文,川东却只有山西一半的米价。

山西还在吃白水煮菜,四川却已经家家户户养起了牲畜家禽。

即便四川大部分地方都不能像南溪村一样家家户户每天吃上一顿肉,但隔三差五吃点肉还是没有问题的。

用三千万亩耕地养四百二十几万人的结果就是如此,这样的场景让朱慈燃更好奇移民更彻底的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等地。

他看过户部的人口黄册,天启四年时,户部估算云南有二百余万人口,贵州接近三百万,广西接近四百万,广东接近七百万,福建接近一千万。

五省的在册耕地分别是二百万,五百万,一千二百万,两千六百万和一千八百万。

经过移民开垦和耕地普查,到天启十四年腊月时,五省人口是云南一百六十余万,贵州一百五十余万,广西二百八十余万,广东三百二十余万,福建四百余万。

各省人口分别下降甚至腰斩,消失的人口都迁移往了麓川、交趾、旧港、琉球府三地。

十年时间,大明迁移走了近一千三百万人,而五省耕地却在清查之中逐渐浮出水面。

云南八百六十余万亩,贵州七百五十万余亩,广西一千六百七十余万亩,广东两千九百余万亩,福建两千二百余万亩。

在朝廷的黄册上,历经十年时间,五省人口从二千六百万,降低至一千三百万人。

在耕地上,被糊弄多年的田地数量也终于水落石出,从纸面六千三百万亩,拔高为真实情况下的八千二百万亩。

当然,这八千二百万亩耕地里,有很多是近些年才开垦出来的,但即便如此,原本的真实耕地也有最少七千五百万亩。

七千五百万亩养二千六百万人,哪怕亩产两石,也只是能让百姓吃饱饭,顺带多出百来斤粮食罢了。

但问题是,以前这些土地,大部分都是地主豪强的,属于百姓的只有不到四成。

如四川这种,如果不是孙传庭一口气论罪大量士绅豪强,那别说现在这种三天两头吃肉了,就是每个月能吃一次都是自己积德。

大量士绅豪强被迁移麓川、交趾、旧港,留下来的基本上都是富农、小地主和平民。

这么一来,当八千二百万亩土地均分给一千三百万人时,哪怕其中小地主和富农占据了一部分土地,其它人也能人均四五亩。

朱慈燃询问过百姓,在这南方之地,只要有二亩耕地就能养活一个人,三亩就能养养家禽,四亩及其以上就能按照每亩养猪一头来往上增添。

因此,想让百姓每天吃饱饭,吃上一顿肉,最少得有五亩地。

南方如此,北方则是比这标准更高,需要六亩地。

“百姓们安居乐业,事情就少了,事情少了,殿下也就不会那么操劳了。”

和朱慈燃并排一起踩单车的刘顺笑着开口,比起半个月以前,他变黑了,也变瘦了。

在他们身后,那两个微胖的锦衣卫也变得干瘦,气喘吁吁地踩着自行车。

进入建昌府地界后,一路都是上坡,前面那两位大爷可以休息着踩,他们俩可不行。

“眼下国朝的拖拉机产量日渐提高,如果按照叔父说的一样,关外能开垦出数亿亩耕地,那北方百姓的好日子也就来了。”

朱慈燃听着刘顺的话笑着开口,不过最后他还是补充道:“不过得等旱情过去。”

“听闻今年山西迁移出了一百多万人,只可惜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