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7章 南京事,南京毕(3/4)

门。

所以湖广、南直等地会从一向有缉私经验的盐法道衙门,拆分一些人手出来,临时代管厘金缉私、打击逃税的活儿。湖北那边,关键就是封锁黄州-武昌江面。

你们郑家就是在水上讨生活的,大木贤弟能在这种衙门里做事,想必你们也肯帮衬着出点力,帮他早日立功。若是在缉私封锁的时候,还能顺带打击一下流贼的水军、运输船队,何愁不能尽快升官?

这种官职,又比在随州、黄州随便找个待收复的县城当知县,要安全得多,又能立功又不担心安危,岂不美哉?”

沈树人这番操作,显然是深思熟虑,把各方利弊都想到了。

他也可以直接安排郑成功当个知县起步,可郑芝龙会答应么?能放心么?郑家的势力一深入山区,就会大大降低掌控感,郑芝龙会不安,难免将来惹出麻烦。

给郑成功找个在水面上讨活儿的差事,就能让郑家彻底放心,任由沈树人施为操作,也是多卖一个人情。

而且,盐法道的官职,可比那些直接带兵的水师武将名声好得多,毕竟名义上是肥缺文官,多有面子啊!

郑芝龙是非常在乎面子的,实权和兵力、钱财,他都已经有了,郑家现在就缺一个文坛官场的面子。

郑鸿逵和郑成功听完后,还有些目眩神池。

郑鸿逵操作过不少买官,他是知道行情的,发自内心叹道:“要买个知县,怕是都要好几万两银子。这盐法道衙门下面,哪怕是七品的属员,十几万两怕是都打不住吧?

这么大笔钱怎么好意思让沈府台您出呢,我回头这就把银子送来!太重了太重了,咱受不起。”

沈树人止住他掏钱,云淡风轻地说:“诶,都是勠力同心报国,说什么银子呢。你们有心,不如在‘将来如何帮衬大木贤弟立功’上下点功夫。

比如,我在黄州时,去年也只靠各色火铳与普通军械杀贼立功。幸好去年刘希尧倒是轻视于我,主动出击被我诱敌歼灭了。若是要我亲自打上门去、强攻城池,怕是如今都还没消灭此贼呢。

若是有些红夷大炮便于攻城,将来立功可不就如虎添翼、事半功倍了么……”

听了沈树人这番暗示,甚至应该说是明示,郑鸿逵立刻就反应过来了。

他略一思忖,就很干脆地在自己能决定的权限范围内,开了一个高价:“这是应该的!还是沈府台说得对,咱不谈银子,谈银子就俗了。

这样吧,既然舍侄能被盐法缉私看中,我郑家愿意出十门从红夷人那儿缴获的大炮,外加精锐战船三十艘、并士卒兵器,事实上听候沈府台调遣,巡防黄州-武昌江面。”

郑鸿逵特地强调了一下这十门原装的红夷人火炮,然后再告诉沈树人,那三十艘战船上还有其他国产仿造的红夷炮或是重型佛郎机,只不过质量没原装的那么好。

沈树人有些惊讶,稍微多问了两句,才得知这些原装货,是八年前料罗湾海战时,郑家从荷兰人手上缴获的——

崇祯六年秋(1633),郑家当时为了独霸东海南海,与占据大员的荷兰舰队发生过一场血战。郑家物资损失也不少,出动了好几百条纵火船,但最后还是打赢了战争。

荷兰人方面,被铺天盖地的纵火船围堵,最后被击沉搁浅、烧毁俘虏盖伦船各一艘,轻伤数艘,败逃回大员(荷兰舰队当时有9盖伦战舰)

从搁浅坐沉和烧毁俘获的战舰上,郑家人也算是缴获了一批能代表1630年代西方最好科技水平的大炮,换算过来,大致相当于12磅到24磅炮。

这可比明朝或者满清现役的自制红夷大炮还要厉害一截。为了沈树人这个大人情,直接拿出十门荷兰原装重型舰炮,已经非常有诚意了。

十几万两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