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320章 百废待兴(3/4)

时间,那就先做打好基础的事情,军队面貌和忠诚度普遍有了改善,才好给他们新式武器,操练好了之后才放心。

否则战斗意志和忠诚度都还没保障,就先给操练新式武器,只会变成双刃剑——就像清末的北洋新军,技战术水平倒是上来了,问题是遇到战争的时候根本就不为朝廷出力。

要查空饷、打击喝兵血,这些都是大明过去至少一个半世纪的积弊了,可以说明堡宗被瓦剌俘虏的时候,明军就已经存在这些问题,所以号称五十万大军在鞑靼人面前才如此不堪一击。

朱树人现在要改善,阻力肯定是有的。但说到底,他还是仗着两张底牌,才有底气循序渐进慢慢强推:

第一就是沉家有钱,实打实肯在军队投入。不管是朱树人总督各省军备,还是他爹负责户部拨款,今年开始都至少做到了“银子出户部出京城之前,绝不截留”。

沉廷扬当初在南京守城战时,就实打实核发了二百万两银子给守城军队,那都是直接沉家自掏腰包捐的,没动国库的钱。这样的榜样力量摆在那边,恩威并施,下面也就不得不极大收敛。

第二么,便是仗着外战大胜之威,朱树人一家在军中的威望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就算有旧将领舍不得手上的兵血,朱树人也能掺沙子从湖广调嫡系将领来接替。

过程中当然也有极个别将领为了喝兵血几乎试图闹兵变。但下面的士兵都不听自家将军的了,朝廷一来弹压立刻就投降朝廷,那些顽固喝兵血的败类军官也就被肃清了不少。

光是杀人就杀了几百号,也算是乱世用重典不得不为。考虑到南直隶、江西、浙江的旧军队名义上总数也有小二十万,杀几百个喝兵血败类并不算多。

经过这番整顿,争取今年之内让上述几省的军队空饷得到清理,士兵都拿足银子吃饱饭,明年就可以配发新武器进行新的技战术操练。

……

了解清楚了军队建设方面的工作后,朱树人又浮光掠影看了一下军备和工业领域的进展。

今年上半年,武昌等地的兵工厂,似乎没什么值得视察的新动向,都在中规中矩全力生产“武昌造”新式步枪呢。大冶的钢铁厂也是在稳步发展,没什么质变。

那种步枪本就是去年秋天的时候才定下初代量产型、随后开始逐步增产,最后跟多铎决战时,南明全军一共也才五千杆这种新式步枪,还得分摊到湖广和南直隶两处战场上,张煌言那边不足两千杆,朱树人手上有三千多。

既然本来就是新型号,自然也没必要大刀阔斧再另起炉灶,直接扩大产能就是了,这都是砸钱砸资源就行的力气活,不是技术活。

最多就是经过与阿济格和多铎的几场大战后,方以智和宋应星也听取了前方将士的反馈意见,把一些经过实战检验的改良思路整合了进去,微调一下。

如果说之前的武昌造,大约相当于法国人的沙勒维尔1728型,只有少数几项指标能达到沙勒维尔1763型。

那方以智和宋应星最新调整后的“武昌造2.0”,基本上就是全面达到法国人沙勒维尔1763的水平了,在材料质量方面甚至还有超过,达到拿破仑战争前夕的水平。

这样的制式步枪,作为未来的大规模灭清装备,已经够用,这两年继续堆产量就是。

朱树人捋了一下产能进度,去年下半年,大约有四五个月转产了新式步枪,一共生产出五千多。按照这个速度,今年全年大约能年产一万二三到一万五,明年也差不多。

如果要进一步提速,就得继续扩大钢铁厂的产能,也得加大军工厂的工匠雇佣规模,或者考虑复制武昌、大冶的工厂,在南直隶也照办一套工业体系。

如今朱树人毕竟已经是总督南方七省军备了,还是节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