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七十三章 浮生之河(3/17)

一件件完整的器形,哪怕我们看到的只是一堆碎片,你随便拿一块碎片带出去,都是给世上的瓷器界投下了原子弹,他们对瓷器史的看法,对世界古瓷技艺传承的认知和理解,将发生革命性的颠覆。”

卓木强巴没理他,只架着他的手臂,拖着他往前,莫金仍在继续道:“你将你看到的这些瓷器告诉任何一个瓷器大家,问他有没有这样的瓷器,我敢肯定他一定会回答你——绝无可能!因为那些瓷器鉴定专家,他们只看宫廷造册,只看藏家名录,他们哪会知道真正的传说级瓷器!那些宫廷造册历经千年,毁坏了多少,又留存下多少?

那些宫中绝密又有多少是会如实记录在册的?

真正流落在藏家手中的,又还剩多少?

他们中有多少人会去研究唐代以后的神怪,会去用心打听民间口耳相传的神话故事?

哼……家言!他们没有亲眼见过,是绝不会相信的!”

莫金情绪又激动起来了,卓木强巴明显感到,莫金的身体在抽泣:“任何一项古代工艺,大多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逐渐发展,直到最高峰,然后开始走下坡路,直至失传。

在你们中国的瓷器史上,历代大家都认定宋瓷为瓷器烧造的顶峰时期,此后渐走下坡,只有我坚信唐瓷才是中国瓷器的巅峰之作!几乎所有的传说级瓷器,都出在初唐盛世年间,那时候的大唐帝国生产力,代表了全世界最高的生产力水准。

许多工艺都达到了巅峰,只可惜五代十国一乱,真正能流传下来的大唐工艺,可以说十中无一,就算说百中存一、千中存一也不过分。

以致后世考察时,许多技艺要从日本、中亚诸国去考证,事实上真正距离大唐最近的,继承工艺最多的,应该是吐蕃吧,这座神庙里装的就是当时的巅峰之作啊!那些没能传世的精品,都在里面了……都在里面了……”

一路走来,泪水不住从莫金下巴滑落,溅落地上,发出“滴答滴答”的声音。

为了让莫金保持清醒和理智,卓木强巴不得不强调道:“别太激动,别忘了,这些都是珊瑚礁,珊瑚礁!”

所谓珊瑚礁,是莫金在向卓木强巴交代时提出的说法。

根据他们家族的研究,香巴拉的珍宝可分为三个级别,那些散布在帕巴拉之外的,估计由福马发现那些宝物的价值,他们沿用了福马的称谓,将其称为海滩上的沙粒;而在帕巴拉神庙内沿途的摆设和陈列物,他们就称为海洋中美丽的珊瑚礁,其价值应该比福马发现的珍宝更高一些;而那些需要用使者交代的钥匙去打开,藏在神庙核心部位的,才是海洋里孕育出的奇迹——珍珠!不过就目前而言,只是一些珊瑚礁就这样了,珍珠该是怎么样,卓木强巴想象不出。

果然,听到卓木强巴的提示,莫金自嘲地笑了笑,能见到这些珊瑚礁他已经满足了,不怎么奢求珍珠了。

而架着莫金走了这么长一截路,卓木强巴似乎对这座神庙有了一些认识。

这座神庙估计有些像金字塔结构,底大顶小,从玻璃窗上可以看见下面的城堡样建筑。

当然,也不能肯定湖底的城堡样建筑就是神庙的底部。

因为这座神庙大得有些离谱,他们所处的位置,应该还在神庙的顶端,从走廊的弧度看,这像个圆锥形尖顶,只是这个圆很大,弧度几乎看不出,环形走廊的一半露在湖底,另一半则应藏于山腹中。

卓木强巴并不知道,他们走的路线与那些佣兵走的路线几乎是沿着反方向画的两个同心螺旋,只是一个在内侧,一个在外侧。

卓木强巴甚至在想,这座神庙是不是以第三层平台为顶点入口,向下一直打通了整个三层平台呢?

以整条喜马拉雅山脉中腹为根基,修一座神庙,上下直线距离近七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