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九章 你找错人了(2/4)

降的军队安置到东北,西洋拉回来一些战俘在南洋伐木,也会极大补充伐木力量。

「本宫心急了!」

大宋海军是运输的嵴梁,李敬从西洋回来,一直就在忙着各种事务。

不管是冀北新城,还是登州铁路,都是为了尽快解决瓶颈,扩大船运规模。

以西洋之布匹暖我大宋,南洋之米饱我宋人,都要靠着船只。

孰轻孰重,明眼人一眼就能看明白。

如何把这些资源利用起来。

大宋需要的是时间。

朱琏自然知道李敬决策无错,她也好奇,自己在其他朝臣面前说话很谨慎。

在李敬面前,一直是想到什么说什么。

或许救命之恩,也许是一路走来扶持,她根本不把李敬当外人了。

不管李敬还是如昔日一样的恭敬。

回到船舱的朱琏,带着几分醉意,伸展了腰肢,谢谢的躺在船舱的软塌上。

「李敬,回想昔日官家令我带着柔嘉突围,九死一生才在二龙山外碰见你,我都没想过有朝一日,我大宋铁军真的可以打败金狗,打的金人万人远遁西北......如今大宋国泰民安,百官各司其职,两浙,福建,山东,广南甚至百工兴旺,宗帅带着几路精锐对西夏发起复仇灭国之战,恍若做梦!」

大宋有太后监国的传统。

世人难免拿着朱琏和刘娥,高滔滔比较。

但是刘娥和高滔滔可没有李敬这样的大才协助。

没有凭借山东两路之力,逆转宋金战局的战绩。

不仅刘娥,高滔滔没有对外作战的功勋,历史上所有的监国皇后,也没有朱琏这种大范围开疆拓土的成就。

如今四海归一,政治改革如火如荼的推进,西洋航路开通,无数大宋商品经海路抵达西洋,在中转站大量囤积,等着去地中海沿岸开辟商路的商队回来,就展开大宗物品贸易。

吏治清明,还百姓朗朗乾坤。

农工兴旺,丰产丰收,山东最低层的百姓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全国各路百姓都在盼着跟山东一样过好日子,士大夫阶层没有损失甚至从商业中渔利。

各地奏报,复兴报的投稿,无不称朱琏千古一后。

朱琏却想起了李敬鼓励宗泽攻西夏的一句话,站在风口上,猪都可以飞上天。

「太后睿智卓越,若非太后到了山东稳住阵脚,微臣和山东军民再努力,也是徒劳!」….

李敬倒不完全是恭维朱琏,昔日赵桓在汴梁城头厚赏。

将士们把一腔忠勇回报朱琏母女。

这让关胜,李敬,种彦鸿在山东官场根本没有阻力,很顺利的推行各种政策。

「你就不要诳我了,老实说,本宫管着你的婚事,有没有埋怨本宫?」

李敬嘿嘿一笑,朱琏只是不让他随便娶妻,又不是不让他纳妾。

这年代的美人们对男人千依百顺。

不管是长公主还是自己小妾,都让他异常的满足。

他根本就无所谓。

朱琏还在继续的说。

「这次没带着乔清澜和顾无双出来,本宫也很愧疚,她们都在为朝廷和本宫办事,日夜操劳!」

「太后不要往心里去,我问过她们,她们更喜欢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我说你运气怎么那么好,恩州种彦鸿随随便便塞给你个美人,就是商业大才,乔清澜更不用说了,好像她十多年拒绝了那么多人求亲,就是在等你!」

()「不是微臣的运气好,是大宋有神仙下凡一样的监国太后,国运好!」

也难怪李纲老是弹劾李敬,说他阿谀奉承。

朱琏笑的很开心,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