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七百八十七章 这个靶子很稳健(2/3)

旁的椅子。

朱浩坐下来。

孙交道:「仁仲来见我,说是最近杨介夫对我多加提防,可是你所为?」

朱浩摇头不迭:「孙老,您不能一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就觉得是晚辈在背后做过什么吧?这……怎会跟我扯上关系?」

「呵呵。」

孙交冷笑中带着几分自嘲,瞪着朱浩,「先前老夫没想明白,为何在东南、西北两处钱粮用度上,陛下直接放权给户部,户部提交的方案,无论是否符合陛下所想,居然都照准通过。感情这是让人觉得老夫想自立门户,与杨介夫作对,把老夫当幌子呢?」

朱浩笑道:「孙老多虑了……没人会这么想,孙老本就是户部尚书,对钱粮拨付做出决定,不是理所应当的么?」

孙交道:「敬道啊,老夫轻视了你,没想到你做事还追求滴水不漏,陛下在你的指点下,丝毫不像是初登大宝的新君,更像是坐在龙椅上几十年、城府很深的帝王。这可都是拜你所赐。」

朱浩道:「孙老,这么说,怕是不妥吧?」

孙交冷笑不已:「不妥吗?那你去状告老夫,说老夫对陛下出言不逊啊!」

这就发脾气了?

孙老头你可真是蛮不讲理!

也有可能是孙老头发现自己被皇帝利用当枪使,还是他自己铁了脑袋往前钻,等于是自投罗网,于是乎……在大彻大悟后,孙老头开始闹起了情绪。

「敬道,这就是你让老夫留在朝中半年的原因?你当时说,要确保杨介夫走了朝堂不会乱,需要老夫来坐镇,稳定大局,可你也没说,在杨介夫致仕前,就把老夫推出来当靶子吧?」

孙交情绪有些失控。

朱浩道:「孙老息怒,整件事不是您所想的那样,有关杨阁老的态度,外人实在难以揣度。如果孙老跟杨阁老之间有何误会的话,为何不当面说清楚呢?」

「哦?当面说清楚?这还能说得清楚吗?」

孙交先前一股脑儿对女婿发怒,但听了朱浩有关跟杨廷和当面说清楚的建议后,他的怒气稍微回落了些。

就在于,他也觉得这是跟杨廷和之间产生误会所致,并不是说一点转圜余地都没有。

有误会,那就要想办法解释,而不是坐视不理,让误会愈发加深。

朱浩道:「孙老,这么说吧,如今杨阁老自知在朝时日无多,他已在为离朝之后的事做打算……当孙老如今强势崛起时,他自然而然就会认为,孙老是想趁他危难时,来个落井下石,等他退下来后,便正式取代他在朝中的地位。」

「可户部尚书,始终不是内阁首辅,杨阁老的误会,在于误解了孙老为国为民的心思,所以孙老不应该太过担心才是。」

朱浩的意思,你孙交也太把自己当回事了。

你只是个户部尚书而已。

又不是阁臣,将来费宏或是刘春都有资格出来主持大局,唯独你孙交没有。

就算你孙交跳过户部尚书当了礼部尚书又怎样?

在大明中期,拥有宰相之权的始终只能是内阁首辅,就算是六部尚书加个左都御史也形成不了对内阁首辅的限制。

一切就在于,六部属于执行层面,相当于一个人的四肢;而内阁首辅则是决策中枢,相当于一个人的大脑。

手跟大脑叫板,怎么可能会赢?

孙交听了朱浩的话,怒气自然也就消了大半。

现在仔细想一想。

好像自己还真是有点多虑。

除了可以解释为杨廷和小肚鸡

肠,也可以解释为他孙交有些神经质,明明不会发生的派系争斗,只因为刘春在他面前说了两句,就这么担心,继而跑来翰林院跟女婿发牢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