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十五章 未雨绸缪(2/3)

夸张的数字,却未料苏熙贵最初给的“原料盐”那八千斤还没出手。

“娘,有办法联系往南边走的客商吗?这批盐,指望咱自己销出去,指不定天荒地老了……眼下一天连十斤盐都卖不完。”

朱浩明白,目前各方都在打压自己,各种谣言满天飞,少有顾客临门,靠零售赚钱并不靠谱。

只能把大批官盐转卖出去。

朱娘摇摇头:“问过江面上的人,说是最近江赣和湖广地界不太平,湖广南边那些土司又在搞事情,还有江赣群山里闹山贼。如果要出盐的话,最好往北边走。”

“娘,往北走,引地就对不上了,咱以前不做行盐买卖,所以对市场不太清楚,但现在既然要行盐,就必须掌握行情,其实地面越不太平,对行商来说越是机遇,就算我们平价卖出去也不亏。”

朱浩看出朱娘对于行商的回避。

以前就是个搞零售的小商小贩,现在突然让她做湖广地面的“盐枭”,怎么可能一下子就适应这种变化?

有问题朱娘首先想的是回避,而不是面对。

“可是,怎么才能把这批盐转售出去?”

朱娘还在为难。

朱浩笑道:“安陆这地方,官盐买卖都被人垄断了,但省城不会,就算黄藩台再强势,也不可能把所有利益都占了,其中可操作的空间很大,我们可以派人去省城打听消息,跟那边的人联络行货……”

“省城?”

朱娘再一次打退堂鼓。

朱浩明白,朱娘不肯离开安陆,作为节妇,她其实没有做一个大商贾的心理准备,更多是小富即安的心理,能保住丈夫留下的产业便知足。

“娘不必亲往,让人去就好,不如让于三带货吧,于三这人看起来机灵,这种事情应该能处理好。”

朱浩提出建议。

……

……

朱家庄园。

最近一段时间,朱嘉氏没有过问朱娘生意上的事。

朱万简找人时刻盯梢,虽说米铺照常开着,但真正进去买盐和粮食的人屈指可数,朱万简计算过,这架势别说是赚四十两,就是赚四两都难。

朱嘉氏此时正在会见刚回了一趟京师,又马不停蹄赶回安陆的锦衣卫林百户。

“……先前有大臣援引宋仁宗养宗室子于宫禁的先例,上奏请陛下以皇室宗亲中才德兼备者入宫修习课业,太后得知后大发雷霆,严令各处宗室不得宣扬此事,安陆这一脉可说是众矢之的。

“太后召问,特地提到自从兴王世子出世,兴王府内情从无上报,怪责朱千户办事不力。”

林百户说完,把一份收据交给朱嘉氏。

收据上有朱家长子朱万宏亲笔签名,表明之前朱家给的银子已被其接收。

但朱嘉氏明白,就算现在银子到了京师,多半也不会落在儿子手上,而是被锦衣卫乃至东厂那些蛀虫给吞没,朱万宏没胆不在这收据上签押。

“那林百户你这次来,是有重要差事?”

朱嘉氏感觉到,这次林百户来者不善。

林百户道:“在下希望见一见朱千户,跟他细谈。”这是不想跟朱嘉氏说太多秘辛,而要跟奉旨居家迁移安陆就近监视兴王府的朱明善密谋。

朱嘉氏摇头:“家夫卧榻不起,很多时候口不能言,需要人贴身伺候,恐难应对。”

自从朱明善去年坠马伤及后脑及脊椎,现在只留着半条命,有时候头脑很清醒,却无表达能力,而朱家全靠朱明善的官职以及其与皇家的良好关系才能在安陆立足。

朱嘉氏很清楚,朱家已不可能迁回京城,最好就是保持现状,最惨就是正德皇帝无后,兴王世子登基,那时朱家将万劫不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