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洞庭(1/3)
刘备与徐庶商议之时,正是王政率军渡江第七日。
关羽的突然出现,出乎王政的意料之外,出于某种考量,他并没有立刻出战与其斗将,反而隐忍不发,这让长江北面的江陵地区,攻守双方进入了对峙的阶段。
但在长江南面,荆、扬两军的争斗,却已进入了白热化的状态。
武陵郡的东面,洞庭湖。
洞庭湖在春秋战国时本叫云梦,梦在楚地方言中便为「湖泊「之意,所谓云梦,便是指如云层一般缥缈浩瀚的大湖,到了战国后期,由于泥沙的沉积,云梦分为南北两部,长江以北成为沼泽地带,长江以南还保持一片浩瀚的大湖,于是便衍生出两个新的名词,一个是云梦泽,一个便是洞庭湖。
但即便一分为二,它依旧是神州境内第二大的淡水湖,上临长江四处港口,下接湘江、梓江、沅江、漓江和汨罗江,最宽处足有数十余里,时人有云:洞庭聘军牵扯住便算是大功告成,甚至不用全部,临沅同样是一处要镇,只要徐方留在城下,文聘便要考量既要「顾此」也不能「失彼」,势必不敢倾巢而出,这其实便等于给王政分担了一部分压力。
但黄忠这边却是不同,他的任务是从洞庭湖这边绕过汉寿去取作唐这处咽喉要道,来阻截文聘军回援江陵之路,这是真刀实枪的正面作战,甚至可能不止一场恶战,攻的下城方算成功,拦得住人才是胜利,若论重要性,这里才是重中之重。
也正是因此,王政离开南昌前就已令下邳再行派兵奔赴前线,而最新赶至的王熊部所要增援的也正是黄忠部。
此时的帅帐之中。
昨日刚到的王熊拿出才从临湘得到的一封军报,一边递给黄忠,一边急切说道:「黄将军,这是魏延校尉刚刚送来的紧急军文,荆州军归心似箭,锋芒甚锐,不仅将临沅那边的军马抽回不少,更开始对
罗县发动了猛烈攻势,从早上一直打到入夜,要不是周泰部闻讯前去驰援,恐怕魏延校尉未必能支撑下去...」
「敌人如此行径,分明是想要截断将军的退路,文聘军看来已准备大举回援江陵,情势紧急,末将今日前来,正是想与黄将军商议此事,该如何应对?」
「放心,罗县那处虽只有数千兵马,但以文长之能,必能坚守城池。」
相比王熊的失态,黄忠倒是神情平静,只是摆手说道:「这件事,还有什么可议的?咱们作为臣子的,岂能坐视主公陷入险境,如今之计,自当遣军渡河,立刻拿下作唐,替主公挡住文聘军!」
听到这话,王熊面色稍缓,他原本对黄忠的印象不错,毕竟两汉风气尚武,黄忠这等勇武过人的万人敌在军中自然更易得人敬重,只不过王熊到底也是青州老卒的出身,早先六安之战时,黄忠与吴胜结下了梁子,从此交恶,既然如此,王熊对于黄忠的观感便也有了变化。
但王熊也是入了骑砍系统的,既有军令示下,王熊自然便会全力以赴,尤其在如今临对强敌、战情紧急的形势下,他当然不会因为因为私人的喜恶去误王政的大事,听到黄忠这话,立刻便认真与之商讨起来,「黄将军所言不错,俺也是这般想的,我军渡湖已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只不过俺昨日思前想后,却有两大顾虑。」
「哦?」黄忠侧目问道:「什么顾虑?」
「其一,洞庭湖这等大湖本就水流湍急,加之入夏以来下了几场大雨,水面又涨了很多,你之前征集的那些船只,其中不少小型的不宜乘坐,这样的情况,你我两部不宜同时过湖,须得先选一部先行。」
「唔...」黄忠摸着唇下短须,思忖片刻,却是不置可否,只是问道:「第二个顾虑又是什么?」
「黄将军莫要忘了,我军兵卒大多皆是北人,会弄水的不多,」王熊道:「虽说有渔民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