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19章(2/3)

也得再要俩的。”

李素娥听得耳根发烫,她下意识地盘算了一下自己的小日子,心头突然就乱了。

白争光听到自家妹子催他们夫妻俩再要一个孩子,满脸都是不自在,嗔道:“你少操一点我们的心,多操一点你腹中娃儿的心。还有就是,你自己能不能吃胖点?咱娘每天都给你做那么多好吃的,怎么我就没见你胖一点儿呢?麻杆一样的身子上扣了一个大肚子,我看着都害怕。总之一句话,少操心,多长肉,听到了没?”

白言蹊讷讷道,“听到了。”语气中满是不愿。

白争光又想到了一件正事,他折回屋子拿出《颤.抖吧,科举考生》的手写稿来问白言蹊,“你不是说不想让人知道这书是你写的么?那你准备怎么整?书上挂谁的名字?”

白言蹊犹豫一番,目光落在白清源手中的那个馒头上,笑道:“谁的名字也不挂,我给自己起一个笔名,就叫馒头不是馍。希望咱家小清源能够记住,馒头和馍不一样,虽然都是发面蒸出来的,但是馒头是圆乎乎的,馍是四方的。”

用食指刮了一下白清源的小鼻子,白言蹊抬起头来,同白争光道:“哥,的封面不用和《新式算学》那样规整,你就在封面上把书名写上,然后在书名下面用小字写一行‘馒头不是馍著’就行。不过的封面可以尽量做得花哨一些,就像书笺一样在上面印几朵花之类都可以试试,尽量鼓捣的好看一些。”

白争光将白言蹊的建议记下,又匆匆扒了几口饭就往墨染斋去了,正是年底需要清账的时候,虽然有苗桂花经常抓王肖去墨染斋中进行‘义务劳动’,但是奈何墨染斋里的事情太多,李素娥这一段时间又在张罗着为家里置办年货的事情,也不能去墨染斋帮他,他只能一人独挑大梁。

至于从白家村跑来墨染斋中挣钱的人,腊月二十刚过就美滋滋的从李素娥手中领了工钱回村去了,每人都领了好些银子,几个月就挣到了他们种地好几年都挣不到的钱。

白家村那群‘傻白甜’村民虽然有些戏精成分,但本质上还是很老实的,对于白正气一家不计前嫌地留他们在墨染斋中干活,个个感恩戴德,就差把自家儿子塞给白正气家倒插门了。

冬去春又过,徽州的天气一日比一日暖和起来。

白言蹊的肚子也是一日更比一日大,肚子里的小东西没日没夜的闹腾,时不时戳出一个拳头蹬出一个脚来,看得白言蹊又惊又喜。

她嫌屋子里太过闷热,就让苗桂花喊来木匠在院子里为她打了一张大方桌,白天有精神的时候就在院子里写一些东西,晚上到了时间点就早早睡觉,毕竟肚子里的崽子已经快七个月了。

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里,经过白争光精心打制的《颤.抖吧,科举考生》出现在了整个大乾王朝各州各府的书店里。

因为连续出了很多本精品书籍,比如《新式算学》、《新式算学习题集》、《科举考试真题一百套》、《认识星辰》、《认识大地》等,墨染斋的名气早已火透大江南北,再加上书价大降,墨染斋出版的书籍已然稳居在诸多学子必买的清单上。

一看专卖墨染斋出版书籍的那个书架上多了一本品相精致的新书,价格也不算贵,再看那书籍霸气侧漏的名字,那些学子立马就来了精神,纷纷自掏腰包将书买下,揣回家慢慢看。

那些整日都被各种教辅书籍折磨的科举考生哪里会想到《颤.抖吧,科举考生》的内容这么别致,在一开头就埋下了伏笔,通过一个又一个引人入胜的情节将整个故事都串联了起来,让他们忍不住想要看下去……头一低,再一抬,一.夜过去了。

《颤.抖吧,科举考生》就是一本轻松向的,哪有《新式算学》之类的书籍烧脑,许多科举考生都沉迷读书无法自拔,在看完一遍之后忍不住投身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