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55章 乌龙(2/3)

周围全是长枪短刀,王庄主哪里敢在乎什么繁文缛节,拱了拱手,如竹筒倒豆子般回应,“他们娘三个两年前差不多也是这个时候来探亲,庄子里不止我们老王家的人见过他。还有几个小姓,也都见过他们!”

这下,更可以确定,是一场乌龙了。然而,张帆却仍不放心,跟韩青请示过后,带着一百多弟兄,进入庄子仔细搜检。

待确认没有任何违禁物品,如长枪弩箭之类,又验看了魏凌氏母子及其所带家丁的公据,才悻悻然出来复命。“提刑,的确是从太原那边来的,公据和本人对得上号。凌彦哥出身于太原凌家,已经通过了太原府本地的解试。而庄子里几个小姓,也肯出来作证,说见过凌公子兄妹和他们的娘亲!”

“把凌举人本人和他家的童仆叫来,韩某有几句话,要当面问一问他?”韩青眉头轻轻皱了皱,随即,快速吩咐

他倒不是因为下不来台,故意要找对方的麻烦。而是这凌彦哥和他娘亲,来得也忒巧了一些!

自己这边刚刚布置下任务,去寻找西北口音的中年妇人。这母子三人外加奴仆,就立刻送货上门。

“卑职已经将他们请过来了,正在门口等候提刑召唤。”张帆做事稳妥,立刻又笑着回应。

宋代科举还不像明清那么复杂,只有解试、省试两轮。地方上解试(州试)通过后便是举人,省试通过即为进士。

中了进士之后,虽然皇帝还会进行一场殿试。但殿试通常只是走个过场,最多根据当场表现和皇帝喜好,调整一下上榜名次,基本不会做任何罢黜!

并且,宋代对屡试不第的举人,还有个特别优待政策,就是赐予他们同进士出身。

那凌彦哥能通过解试,相当于半只脚已经踏入了官场。

而在大宋,能通过解试者,通常只有两种人。一是文章做得的确不错,二则是家族在地方上最够庞大。

所以,张帆向韩青汇报之时,才特地点明了此人的举子身份。以提醒韩青,不要无故给自己树敌。

以韩青的聪明,岂能听不出张帆话中有话。然而,他却仍旧坚持要亲自看一眼那凌举人的模样,只管和颜悦色地点头,“既然来了,就一起叫过来吧。我只是随便问上几句,如果他回答妥当,自然不吝送他一份荐书!”

“多谢提刑,多谢提刑!”那王庄主一听,顿时喜出望外。“噗通”一声跪下去,叩首为谢。

在大宋,中了进士之后,只能授八品县主簿。今后是否能调回京师,或者稳步升迁,还要看政绩和人脉。

如果韩青肯给凌举人出一份荐书,等同于白送了后者一条人脉。对于后者来说,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

“王庄主不必客气,是韩某先打扰了贵庄的清静!”韩青笑着摆了摆手,翻身跳下坐骑。

自有刘鸿带着人,将王庄主搀扶到一边休息。随即,一位风度翩翩,面皮白净的公子哥,带着四位随从,一起从庄子里走了出来,向韩青躬身行礼,“学生凌彦哥,见过韩提刑!”

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韩青第一眼看到这公子哥,便知道,此人肯定读过很多书,家世和家教也相当不错。因此,笑着向对方轻轻点头,“凌举人不必多礼。韩某是路过王家庄,听闻有从太原府来的举人,所以才特地叫你来见上一见。”

“能当面聆听提刑的教诲,那是学生的荣幸!”那公子哥凌彦哥行止极有分寸,再度躬身,笑着表态。

“你从太原府来,沿途用了多少日?途中可曾见到什么有趣的事情?”韩青也不多客气,笑着低声询问。

“回提刑的话,学生从太原府到这里,共用了三十二天。因为沿途要照顾娘亲和小妹,所以没顾上看沿途风景!”凌彦哥早有准备,回答得有条不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