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342章 我命由我不由天(2/3)

后大军南下建康谋夺梁国基业。

想想都令人不寒而栗。

到时候如果发生这种事情,对于萧纪来说,对于梁国来说,都是一件悲剧。

萧纪在大堂上轮番给各位将军敬酒,神态甚为谦恭,似乎这次波澜之后,成长了不少。等宴席散去,羊侃将萧纪与刘益守请到书房里密谈,撇开了负责监视人质交换的中枢特使贺琛。

从前萧纪很多道理都不太通透,这次被人软禁了几个月,很多事情都想明白了。此番他能回转,不过是有人从中斡旋,用小手段解决大问题罢了。

别看下邳城兵马众多,搞一次北伐似乎都问题不大,但真正在里头起作用的,不过刘益守一人而已。

能打又什么用?魏军打不过你,难道不能杀人质撕票?

萧纪很明白,处理这些问题,只要路子对了,一切都好办,就怕有人傻乎乎的找不到思路,那就没辙了。

“妹夫,这次多亏有你,本王才能顺利回转。酒就不喝了,请受本王一拜。”

萧纪对着刘益守行了一个五体投地的大礼,他算是对刘益守这位梁国边镇强藩到底有多大能量,有了十分直观的体会。

“朝廷不修兵戈,政出多门。此番能收拾局面,多亏有刘都督从彭城出兵一战定乾坤。要不然,魏军指不定已经饮马长江了。”

羊侃也感慨说道,不动声色的给刘益守搭台子。

如果是以前,萧纪肯定是对羊侃的话不屑一顾的。但经过这次惨败,让萧纪明白了一个十分浅显,从前却根本搞不懂状况的道理。

一把神剑在手,胜过身边百杆朽木。手里笼络的人多并没有什么卵用,只要有一个好用能用的人,就能成事,甚至成大事。

“妹夫,本王此番摔跟头,也是痛定思痛。

江淮前线,变数太多,又有魏国大军压境,非等闲不能制。只是,本王并不能一直呆在天子身边,不能一直呆在建康,敢问本王此番回京述职,应该如何跟天子请求就藩一事呢?”

萧纪原本的打算是此番胜利后,希望萧衍把北兖州一带,包括北海郡都封给自己的。这里靠海可以发展海贸,而且还有部分地方是梁国的产盐地。可以说占了这块,就永远没有缺钱的忧虑了。

他想得倒是不错,只是没想到魏军会那么凶猛。

“在下从北面而来,很多事情还是比较了解的,殿下想听听在下的见解么?”

刘益守微笑问道,心情似乎不错。

“妹夫请讲。”

“元氏失德,六镇乃国之肺腑,都发生叛乱。此后两淮精兵,悉数北调。更是有陈都督北伐,险些灭国。

故而梁国在边境的压力也越来越小。”

听到这话,萧纪微微点头。自从梁国建国以来,对北面作战频频得手,甚至有陈庆之一路打穿了魏国。这次萧纪等人栽跟头,其实也有些看不起魏军的因素在里头。

不过是普通人常有的惯性思维罢了。

“而今魏国的局面,由乱到定,高欢名为丞相,实则与皇帝无异,麾下兵马,也取代从前的魏军,成为新的魏军。采斐然,勤于兵事,战阵无敌。本王有个不情之请,请妹夫务必要答应,不然本王就跪在地上长跪不起了!”

萧纪忽然给刘益守跪下,态度甚为坚决,拉都拉不起来。刘益守和羊侃二人看傻眼了,都不知道萧纪这是玩的哪一出。

“殿下请说,只要不是大逆不道之事,没什么不可以的。”

刘益守温言说道,将萧纪扶了起来。

“本王有一不肖子名为萧圆正,十分顽劣。若是本王去了蜀地,那边民生凋敝,只怕请不到合适的先生能教育他。再者他与长子萧圆照年纪相仿,一母同胞,本王也怕蜀地封闭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