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74章 苍茫大地,谁主沉浮!(2/4)

然而为了这个,不让佃户们春耕,宁可让他们饿死或者卖儿卖女也要硬挺着,这件事刘益守就不能忍了。

而且他认为,这样的世家大户,还是死绝了比较好一点。

毕竟,古代不会缺少世家豪族这种历史特定时期的产物,既然这玩意不会禁绝,那把一些不听话和乱搞事的“劣等品”除掉,也不算什么吧?

只当是为这个群体减减肥膘了。

“现在情况怎么样?”

刘益守平静问道。

于谨看了他一眼,微微点了点头。

“大军以百人小队为单位,将所有大户人家都控制住了。王伟正带着人一家书房一家书房的搜信件。按你的意思,咱们做事要做得像点样子。那些人的家眷和财物,没有人动。”

本来于谨还想强调一下,不过他感觉刘益守这个人心思通透,不想做的事情就是不想做,不存在想不到的问题。

“兄弟们都辛苦了,这一次被判定为邢杲同党的大户,除了不要搞灭族,其他的按尔朱荣那边分钱的规矩来吧。

青徐不是久留之地,等咱们找到一块好地方,休养生息,再来从长计议。”

听刘益守这么说,于谨实在是不知道要怎么接话,对方把要说的都说完了,他都感觉再搭腔都是多余的。

“贤弟,我们这帮人一路走来不容易,你觉得,哪里是风水宝地?”

这个问题,于谨一路上都在考虑,只是没有什么结果。今天正好谈起这个话题,一定要问一下。

“河北万众瞩目,人多粮足,物产丰饶。得之,即有争夺天下的资本。”

刘益守走到于谨面前,压低声音继续说道:“可是,好地方,竞争也大。我刘某人自问何德何能,可以占据河北?”

于谨面露苦笑道:“我最开始想的就是河北,只怕不给尔朱荣当狗,那是想也别想河北的事了。”

“可不是么。”刘益守叹息一声道:

“说完河北,再来说关中。关中原有八百里秦川,有四塞之固,易守难攻。只是,自汉末以来,关中残破两百年,饱经战乱,人烟稀少。更有诸多胡酋,桀骜不驯。气候又是连年干旱,民不聊生。”

刘益守记得,前世史书上北周到唐初这一段时间,关中出现得最多的字眼,就是“长安大旱”!

十年起码干旱八年,剩下那两年发洪水!关中从现在算起,到唐朝灭亡,都没有解决关内粮食自给自足的问题。要是去关中,自保无碍,但起码得过二三十年的苦日子。

如果没有被逼入绝境,刘益守不可能走这条路。听起来,于谨似乎兴趣也不大的样子。

“关中的情况非常复杂,我们确实不适合去关中,那是下下策。”

于谨有些疑惑的问道:“难道占据京畿么?”

京畿就是洛阳,弘农还有虎牢关,最多包括扼守南北东西要冲的荥阳。这地方不能说不好,只是“王气太足”,刘益守这小身板承受不起。

“那是元子攸的棺材,我可不去。”

刘益守摆摆手说道,他要是想呆在洛阳,当初还需要跑路么?

“青州地域狭长,易攻难守,不可独存。你看邢杲折腾了一年,至今也打不过济南郡,就知道这里进来容易,出去可就难了。

咱们在青州积攒民望与部曲,磨练行伍。可是,这里绝不是合适的安身之所。”

这个观点于谨是认同的,正因为认同,才会感觉困惑。这里不行那里不好,难道去幽州混?现在幽州的很多胡人部落蠢蠢欲动,去了那边就难搞了!

“有一个地方,原本是个绝地。然而在特殊的对峙情况下,那里却是天下最安全的地方。”

刘益守笑着说道,关于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