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百二十五章:许行师徒(2/3)

农田耕种的墨行,就负责此事。

片刻后,尹骘又前后观阅了《辨土》、《审时》两篇,前篇讲述是如何辨别土质,区分肥田与瘦田,除此之外还有小篇幅讲述如何改造土质,将不利于耕种的土地改良为适合耕种的土壤;而后篇讲述的则是辨别气象,提倡应时而种。

说实话,对比《神农》篇,尹骘认为《辨土》、《审时》等农事著作更有价值。

“尹大夫?”许行患得患失地看着尹骘。

尹骘微笑说道:“很不错,我是说先生所著的书,待先生到旧梁时,不妨让旧梁大夫李郃、李子梁一观先生的著作。子梁大夫虽年仅弱冠,然文武兼备,又与墨者交好,若先生能得到他的肯定,先生在我少梁传播‘农家’思想,必是事半功倍。”

“多谢尹大夫提点。”许行拱手而谢,心中暗暗记牢旧梁大夫的名讳。

此时已到了晚上用饭时间,尹骘邀许行师徒二三十人在府上用饭。

考虑到少梁的情况以及许行师徒的情况,尹骘并非让人准备如何丰盛的酒菜,除了素菜以及少梁特有的炸鱼、豆腐、春卷等物,只有一盘鸡与一盘羊肉,但这在习惯粗茶淡饭的许行师徒眼里,这已是极为丰盛的菜肴。

许行微微色变,问尹骘道:“贵国的臣民,都能吃上这样的饭菜么?”

尹骘早已大致看出了许行师徒等人的脾性,笑着说道:“桌上菜肴,皆是我少梁寻常菜肴,国内百姓虽不能顿顿食肉,但几个月尝一次肉味还是可以的,尤其是在我国与秦国展开贸易后,秦国将陆续交割给我国十万头以上的羊……或许一两年之后,食肉对于少梁的子民而言,也不会再是遥不可及的奢望。……总之,先生不必为此困扰。”

许行师徒震惊地睁大了眼睛。

十万头羊?

他们昔日在滕国,举国都见不到一千头羊……

怎么回事?少梁不是一个小国么?

心惊之余,师徒几人也坦然地接受了尹骘的好意。

宴罢,许行师徒婉言谢绝了尹骘的邀请,到城内的驿馆落脚,待明日天亮后启程前往少梁本郡。

尹骘原本打算给这师徒众人准备几辆马车,也被许行谢辞了,于是尹骘便给许行写了一道手令,并向他们指明了方向:“此去本郡,徐水一带有我国军队驻扎,若遇士卒盘问,先生便出示我合阳邑的路引,军卒便会放行。”

“多谢尹大夫。”许行众人道谢而去。

次日清晨,许行师徒众人离开合阳邑,按照尹骘所指的方向前往少梁本郡。

在经过约半日的路途中,他们果然看到了一座军营,扼守着横架于河水的桥梁。

军营上方飘扬着‘元里’字样的旗帜,隐约还能听到‘喝’、‘喝’的声音,好似是有军卒正在操练。

许行师徒没敢去窥视军营内正操练的士卒们,来到了那座桥梁,然而不等他出示尹骘大夫的路引,值守桥梁的士卒便挥挥手示意他们过河。

甚至还有一名什长上前与他们打招呼,询问许行等人可是前来投奔的他方墨者。

许行等人不敢假冒墨者的名号,实话相告,结果反而引起了对方的怀疑,以至于师徒众人最终还是用上了那位尹骘大夫的路引。

在经过徐水桥后,陈相忍不住感慨道:“想不到少梁人如此敬重墨家……”

众人点点头,心中着实有些羡慕,毕竟相比墨家,他农家的名声实在是微不足道——本来他农家在滕国的名声还是不错的,都怪那个可恶的孟轲!

抱着复杂的心情,师徒众人踏足了少梁本郡,继而踏上了那条东梁通往合阳、却只修到徐水一带的平整道路。

那足足能让三辆马车并行的平整道路,让许行与诸弟子倍感不可思议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