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章:讨宋檄文(2/3)

檄谕两京、河北、河东、陕西、淮南、江南、两浙、福建、荆湖南北、广南东西、利、益、夔、梓四州之天下民悉曰:

凡属中国正溯之王朝临御天下者,无不威德遐被,四方宾服,独有司马晋亡于匈奴,衣冠南渡,致使夷狄窃居中国而逞凶,盖皆因司马晋罔顾君恩、弑君篡权,致使得国不正,气运中断而国祚不续矣。

自是以后,晋之臣子,废坏纲常、伦乱亵渎;后嗣沉荒、君臣失道。先内生八王之乱,后外有五胡乱华,于是人心离判,天下兵起,使我中国之民,死者肝脑涂地化为肉脯,生者骨肉分离哀鸿遍野。

晋之亡国,皆合天道,乃有隋唐重续正统,这才光复中原,恢复大治。虽后有奸佞朝臣,扰乱朝纲,盖也因其天命气数已尽,改朝换代已当时矣。

后周世宗,谨慎笃厚、励精图治,实为天命之君。北伐契丹,仅四十二日便光复河北三关三州一十七县之地,使契丹望风而降、溃不成军。燕云十六州朝夕可定,然天妒英姿,遭逢疾厄而终。

涿郡赵氏匡胤,累受君恩,承托孤之重于世宗榻前,却不思偿报,以豺狼为师,篡位于陈桥驿,此举与司马晋何异之?

如此罔顾君恩、谋朝篡位,实乃得国不正、其必气运不长。

故而有烛影斧声,弟害兄命,此又与司马晋何异之!假日必也是纲常崩坏,伦乱亵渎。

宋历三帝,竟有其二篡位而窃居至尊,先兄后弟,贻羞万古。

致使高粱兵败、雍熙惨败,此天命不在赵宋、国祚必不久长。

时今之帝,贪恋美色,夺人妻已供亵玩,此荒淫之甚,有失君道。故而后宫秽乱,嗣运不昌。

契丹南叩,不思保国安民,只想奴颜婢膝以求苟且图活,澶州之盟,开中国向异族割地赔款条约之先河,致使祖宗蒙羞,使四千年华夏煌煌之威蒙尘受辱!面北而拜,尊蛮夷之女为叔母,此举忘祖宗之姓,反就亲近胡虏禽兽以为美私。

遍数罪孽,三江之水不可洗,骨气贞洁,穴中蝼蚁尤胜之。活为生民之巨害,死为黄泉之流毒。何堪颜面恬为华夏共主焉!

某虽起于寒微,却也知天运循环。中原气盛,亿兆之中必有圣人,乃举事于洪州,传于天下,共讨赵宋。故兹作檄,相望知悉。

河北定州人士,黄帝之子骆明后裔,姬姓骆氏永胜。”

看罢之后,骆永胜彻底傻眼,看着魏禀坤半天才言道:“公这水平竟然没过科举?”

魏禀坤面露羞赧之色,惭愧拱手:“文采粗鄙,惹主公笑话了。”

却见骆永胜离座绕案,一把便攥住了魏禀坤的手,大力摇晃:“就此檄文,气势磅礴、引经据典,实为奇文,骆某佩服之至,一时竟难以言表。”

如果这还不叫一篇好文,那骆永胜真想不到还有什么比这好的声讨檄文了。

放大赵宋得国不正的污点,生生将其和同样篡国的司马晋串联在一起,而后将司马晋时期那些个肮脏事以及中国所受之苦难说出,打上一个气运不长国祚不续的烙印。

再然后那就是使劲骂赵宋至今的三位皇帝。

两个篡位的,至于赵二是不是篡位,那是历史学家应该研究的问题,跟他骆永胜有什么关系?

他是个反贼不是历史学家,当然得写阴谋论。

再说赵恒,这是个狠人,去四川旅个游还能抢个人妻,女的也很有名,叫刘娥。

说来也是倒霉,赵恒子嗣确实不昌,几个儿子相继夭折,在这个年代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而魏禀坤的檄文,那可真是借人的伤疤来大泼脏水。

至于澶渊之盟,那赵恒就是活该被骂,只是骆永胜文化有限,除了骂几句狗日的之类的脏话实在想不到什么别的,比不上魏禀坤骂的那么狠。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