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九章:邀请(2/3)

两人也是有缘,几千人忙碌的口岸码头都能碰上。

“是孙兄弟啊,快来坐。”

挪挪屁股,骆永胜给孙彪让了个空,后者也是熟络亲近的很,直接盘膝做了下来,紧挨着骆永胜,边吃边聊。

“唔,骆兄弟你在几号码头,我在一号,漕运司的字号。”

扬州口岸有几个装卸货的漕运码头,其中一号二号都是漕运司和淮南东路转运使司所用,是朝廷用来做盐茶专营的,不仅工人多,还专门有一队厢军把守,级别很高。

而其他的码头,像骆永胜待的地方都被朝廷租借给了商人用,是商用码头,谁家的字号都有。

而能够在扬州口岸挂字号,有专用码头的商人,哪一个都是不得了的豪富。

家财万贯这个词,根本无法衡量这些商人的财富。

“我在三号,是魏老爷的字号。”骆永胜应了一声,“都是些布绢丝帛啥的,倒也不算太重,比五号六号卸粮食的兄弟们好多了。”

说道最后,又冲孙彪笑笑:“当然跟孙兄弟你比不了,朝廷的盐茶专营码头,轻巧的很吧。”

“嗨,光瞧得轻巧不假,也是麻烦的很。”孙彪嘟囔一句:“就说这吃饭,每次离开码头,甭管是领饭还是下工领钱回家,都得搜遍身,看看有没有夹带啥的,虽说都是大老爷们吧,但脱光了让人搜,忒不好受。”

朝廷盐茶专营在历史上是由来日久,到了赵宋家更是把国营专卖制度推到了巅峰,同时还制定了颇为严苛的律法。

贩卖二十斤私盐或其他专营物品,如茶叶、铁、朱砂等物,都要判处死刑。

别说老百姓了,就连地方的商人商号都不允许买卖这些物品,只能是衙门来卖,而国营专卖固然没有什么毛病问题,都是为了中央财政可以健康发展,但赵家天子搞专卖就罢了,还搞折抵制以及和买制。

比如朝廷官方像民间采买绢布等物,不全数用现钱,而是用这些专营物品配上一部分现钱来买,而百姓还不得拒绝。

如此一来,不仅剥削了百姓的收入,还把这些专卖物品的价格再次抬高。

强买强卖和无本生意做到这一步,可见朝廷的算盘打得多响。

与备受盘剥的百姓相比,赵宋王朝第二个骚操作就是对士大夫阶级的无限宽容。

除了造反,士大夫哪怕是犯再大的罪都不会被处以死刑,最多不过是流放,过些年也就可以回来了。

如此宽容,加上户等制和不抑兼并政策,使得宋朝时期的士大夫阶级、地主豪强阶级迅速强大起来。

两者相比,纯纯没拿老百姓当人看。

“替人做工,难免限制颇多。”

骆永胜开口宽了孙彪一句,话音一转:“若是不愿继续做下去的话,不如跟我一道发财。”

后者闻声一愣,上下打量了骆永胜两眼,狐疑道:“哦?骆兄弟有什么明路不成。”

“明路谈不上,眼下扬州城里的收粪队知道吧。”

骆永胜看向孙彪,展颜一笑:“我搞出来的。”

一听是这个,孙彪脸上多少有些嫌弃之色,还以为是什么好路子,结果没有想到是通下水的活。

刚打算开口回拒掉骆永胜,又听后者道。

“我不是想邀请孙兄弟你来做这些脏活,我只是想让孙兄弟你知道,我的脑子里,还有很多挣钱的点子,只是缺帮手罢了。”

“收粪队这个点子上不得什么台面,不过现在一天也可以为兄弟我赚一贯多的钱,孙兄弟想娶媳妇,若信我倒是不妨来试试。”

一天,可以赚一贯多!

孙彪瞪大了眼睛,这个数字把他唬住了,再看骆永胜,就觉得后者的形象高大伟岸起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