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273、老将王全斌(2/4)

>

......

接下来几天,周军占据外围村镇,将蜀军团团围在城下,但根本没发起进攻,而是在村镇中扎营,在前沿垒起拒马,鹿砦将他们团团围住,时不时会用弓弩,床弩等往山坡上放箭,除此之外没有前进一步。

韩保正显然和马谡有点像,摆阵他会,兵书应该也是读过的,可没有丰富的战争经验。

战争九成以上的情况都是长期对峙的过程,打仗短的几个月,长的数年,多数时候难以短时间决出胜负,所以有经验的将领要考虑的都是长期的,可持续的对峙攻防怎么办。

而没经验的,只知道纸上谈兵的则以为战争就是大家一拥而上,说打就打,然后决胜负,所以只考虑短期的进攻或防守。

韩保正把大军背靠山梁和城墙列阵就是这种情况,他估计是想靠着山不用防备侧后,周军就拿他没办法。

他根本没想过周军为什么非要拿他怎么样?周军如果不进攻呢?

他靠山列阵,周军把他围在山脚不就成了。

那么多人挤在山脚,后面的山爬不上去,士兵吃喝拉撒的生活空间没有,后方的补给空间也没有,后路也没有,他们完全被困死在那。

周军只用把他死死围着,都不用打,一万人挤成一堆,过几天光是吃喝拉撒的问题,晚上睡觉的问题就能把他的军队拖垮。

.......

之后,王全斌接连两天没有发起进攻,山上的蜀军大概也有些懵了,第一天还能保持阵线严整,但经过一晚上的冷冻,到第二天,远远看去阵地上已经有不少人东倒西歪。

想必是夜里的寒风已经让不少人生病,之后周军继续没有动作,韩保正也有些慌,几次试图派出部队往山下反扑。

但占据下方屋舍墙壁为掩体,设好拒马、鹿砦的周军轻易将他们打退,好几次才到半山就被周军弓弩击溃。

史从云爬到村庄后方的一颗老柳树上观看,也看出了除去经验外的其它差距,蜀地毕竟几十年没打仗了,在甲胄和兵器方面都没有周军精良,着甲率就低很多。

周军因为长期南征北战,还要直面契丹威胁,大梁有大规模的甲胄兵器锻造作坊,工艺也在战争形势的倒逼下进步很大。

周军装备最多的铁扎甲,普通弓弩基本可以无视,而蜀军的甲胄就简陋多了,着甲率也低,还有一些特有的藤盾。

这种玩意在这个时代肯定是不好使的,就好比明朝兴起的棉甲,它的防御力肯定是比不上铁扎甲的,但因为它轻便便宜,工艺更加简单,和几千甲片造的扎甲相比便宜多了。

而且随着火器的发展,厚重的铁扎甲和棉甲都扛不住火器的射击,那还不如用轻的,便宜的,反正都挡不住吗。

藤盾也是这个道理,火器时代藤条盾迎来第二春大致如此,不过在这样还是靠肉搏厮杀决定胜负的年代注定是要吃亏的,一锤子一斧头下去,根本顶不住啊。

当天战斗结束之后,周军依旧没有发起进攻,而是又让山上的蜀军冻了一晚上。

等第二天天亮之后,山上的蜀军很多都顶不住,不少人直接趴在自己的岗位上,许多人无精打采,连满山旗帜都有些歪歪斜斜。

狭窄的阵地上还弥漫着屎尿的臭味,也没办法,残兵加西县守军,上万人呢,地方又只有那么大,完全被周军压缩,只能差不多就地解决,草草了事。

到正午,太阳照进山谷,谷中气温开始稳步上升。

王全斌下令,让所有周军将士吃饱喝足,随后随着后方四方旗打出,战鼓擂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