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六百一七章 古代行军 兕子现身(2/3)

理过十万大军的后勤军需,除了辎重粮草...他还给每位士兵,注意是每一位的士兵,都准备了炒黄米二升,一升碾为碎末、一升另包;还有一升五合面粉,其中五合做成香油蒸饼,五合做炒面用烧酒浸晒,五合做炒面用盐醋浸晒,各自包好随身携带以备不时之需。

这可不是一般的军队或者一般的军需官可以弄出来了,因为太费钱了,但是钱花了保命的机会就增加了,有了这些粮食,这样即使有士兵他掉队了,都可以生存很长的时间。

如果遇到遇到大河阻挡,并且水深无船,李佑还征调了一群水军,水军携带军中粗大绳索游到对岸,然后两岸把绳索立起固定。

跟着后士兵们砍伐竹木,制作成木筏摆放在绳索上做成吊桥。如果附近没有树林,那么就用长枪作为临时材料,捆起来放在绳索上,然后在上边铺设衣甲作为路面应急。

为了避免被半渡而击或者敌人设伏,吊桥造好后不会全部过河,而是先派选锋精锐部队过河,然后摆好阵型警戒保护后边渡河的部队,然后每过一队,就占领有利地形摆一队阵势,依次过河。

嘿嘿...任何的细节,任何的应对方式,李佑在事前已经和薛仁贵还有苏定方给探讨的一清二楚,为了这次的岭南平叛,李佑可以说是做了最完全的准备。

在行军途中,要是有事需要暂停三五天或一段时间,除了安营扎寨布置工事之外,还要在营寨外一二里距离内修建烽墩,作为明哨预警。

看到有敌军来攻寨,按照人数点燃烽火,一般十人点小炬火、一百至二百人点大炬火、三百至四百人点两个炬火、五百至一千人点三个炬火并照此增加。

如果敌人来攻寨时,遇上大风沙天气,能见度低,那么李佑就会三令五申不得各部出寨应战,主要是避免出营后各部被风沙阻碍无法配合,被敌人用骑兵挨个击破。

面面俱到,无孔不入。

“啊...!”李佑坐在马车中伸了一个懒腰,现在已经出了长安城快一天了,军队现在由薛仁贵作为先锋开山辟路,苏定方作为后勤,稳定军心。

李佑守在中军,倒是没有多少的事情,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只是李佑并不知道,此时的长安皇宫中,李世民发现了一封李明达的留信,信中内容是:父皇我现在已经在五哥的军中,我是要去拿回属于我自己的东西的,当初明面说好了,我帮你们弄一个招驸马的大会,你们就会让我去岭南。

可是事实却是五哥要去岭南了,你们却想要一起将我给留下来,我很生气,所以我选择偷偷的跟着去,父皇不要找我,你要是想要将我强行带回来,我就回绝食,这次我可不是说着玩的,我会说到做到。

跟着还在后面画出了一个生气的小丫头的脑袋,这个小丫头的脑袋一看就是李明达,而看到这封留信之后,李世民那是第一时间就有些惊慌了,他下意识的准备下旨将李明达给召回来了。

但是一想到,如果自己这个时候将李明达给召回来,小丫头真的和自己的绝食抗争的话,那自己该怎么办,要知道李世民太了解李明达的性格了,和长孙皇后一样,别看长孙皇后母仪天下,但是性格却十分得倔强。

就拿长孙无忌的事情来说,不管李世民怎么解释,长孙皇后就是不想她的自己这位哥哥当大官,要知道,那段时间,长孙无忌也真的只是做了一些过度的小官,李世民也没有敢委以重任。

从这里你就能看出长孙皇后的倔,这要是自己将李明达给弄了回来,李明达真的绝食,那李世民也只能手足无措,所以旨意没有下,但是旨意没有下,如何知道李明达现在的情况。

不得已,李世民不敢明旨,只能派了杨渠追了过去,杨渠是跑了一天一夜之后,才将李佑给追到了。

“殿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