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941 菊化石(上)(2/2)

样,同时也是一种有壳的软体动物,菊石其实在人类的历史上,是一直带有神秘色彩的生物。

菊石的英文学名是起源于一个古埃及的神明阿蒙神,埃及人塑造的阿蒙神形象是一个带有绵羊角或是羊头的神明,菊石的形状恰巧就跟绵羊角十分类似。

当时有许多学者就直接将菊石称作阿蒙神的角,并认为菊石在当时是一种圣石,拥有换取未来的魔力。

在中世纪的时候,英格兰把菊石称为蛇石。

当时的西方人认为菊石的外形看起来很像是没有头的蛇,因此当地就有传说菊石是被圣女希尔达砍掉头的无头蛇。

当时有传说巫师能够利用菊石使沉睡的神灵唤醒。

其实菊化石这种生物之所以有这么多怪力乱神的传说,主要的原因除了它的外形还有一点,就是人类对这种生物的了解十分有限,因为菊石的起源是在四亿年前,但是约在6600万年前就跟恐龙一起灭绝了。

所以菊化石这个生物都是以化石的形象出现在人类面前的。

以前的人类对化石的研究能力有限,所以才会有这么多的想象,现在的科学家则是从它的化石了解到,菊石是一种食肉动物,它们主要是运用触手猎食一些鱼类或者甲壳类的生物。

在菊石的化石上经常发现一些牙齿的痕迹,科学家们推断这些齿痕是来自于当时最大的天敌苍龙,同时学者也在菊石的化石上发现了墨汁,由此推断菊石就跟章鱼一样能够通过喷吐墨汁来躲避天敌。

当然,也可能是在很多年前,菊化石的食谱里有乌贼这种生物,菊化石体内的这些墨汁,其实是食物的残渣。

据项阳所知,菊石雌性的外壳通常会比雄性的大,可能是方便用来产卵,同时它们的外壳也分很多种,除了我们最常见的螺旋状之外,菊石还有这种长条状的,塔状的,甚至是这种夸张的不规则形状的外壳。

而且菊石的外壳大小也是差异巨大,有些外壳不到一公分,有些外壳则像巨大海怪一样长到超过两公尺以上。

德国在北美洲就有发现过体型超过两公尺的超巨型菊石化石。

项阳有些纳闷,这个螺,他越看越觉得像是菊化石,就算鹦鹉螺是由菊化石演化而来的,项阳也觉得鹦鹉螺也该和它史前的祖先在外貌上有很大差别才是。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