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百四十五章实验室就是我的家!(2/5)

不代表很有钱。

赵奕说白了就是个纯粹的学者,他的钱大部分都是完成项目、拿到学术奖金,以及正常的薪资而来的。

这样算下来也不会有多少。

采访记者心里估计了一下,觉得赵奕还是有一点钱的,大概有个两千万?或者更多一点,可也没多少区别了。

一个身价百万的富豪,捐出一个亿也不算什么。

一个几千万身价的学者,捐出几百万人民币就很了不起了。

这是个比例问题,也是个人财产多寡的问题。

另外,赵奕才二十出头。

如果换做是一个老教授,反正年纪已经足够大了,手里的钱再多也花不完,捐出一部分也正常,而二十出头的年纪,人生还有很多很多年,未来都会是最精彩的时光,就能下决心把一部分钱捐出去,相比就真的很了不起了。

“赵奕,不同于一般人啊!”

“他不止是天才,还对钱财不屑一顾,百万美元说捐就捐出去,愿意为国内学术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真是很伟大啊!”

……

记者采访后没过多久,新闻就被报道出来了。

本来只是个对赵奕的专访,还是以文字对话的形式报道的,也只是发布到了官方新闻上,却引起了很多的关注。

网络上都在讨论相关的事情--

“赵奕说要成立基金会,支持从事数学理论研究的青年学者,个人捐了一百万美元!”

“他真是太伟大了,那可是一百万美元啊!”

“一百万美元,说捐就捐了!”

“赵奕是真心关心国内数学的发展,他采访时说的好有道理!”

“他的基金会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成立,到时候我一定也捐一部分!”

“支持!”

网上对赵奕成立基金会的事情一片好评,讨论也是热烘烘的,马上就有人酸溜溜的说起,其他人也成立过基金会,也捐了很多的钱。

比如,邱成文。

邱成文拿出差不多的钱成立了基金会,目的也是支持数学的发展,但事情知道的却很少,很多人看到消息都没什么反应。

为什么赵奕就会受到关注?

这其实和采访记者的想法是一样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赵奕还非常的年轻,如此年纪就能把大笔的钱,拿出来成立基金会支持学术发展,真是相当的了不起。

邱成文则是年纪太大了,感觉自然是不一样的。

另外,就是国内影响力了。

邱成文再怎么说也是‘外籍院士’,暂时还没有回归中国国籍,国人的情感是完全不一样的,他确实获得了菲尔兹奖,但大家都不知道是怎么获得的。

赵奕就不同了。

虽然他还没有获得过菲尔兹,但破解了两大众所周知的数学难题,获奖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同时他还年纪非常小,是国际公认的超级天才,国内知名度都可以和‘一线明星’相比。

他捐出好大一笔钱,决定支持年轻学者,自然就会引起热议。

好多媒体也参与进来,针对事情进行了报道,给了赵奕很高的评价之余,也讨论起了支持理论研究的重要性。

这就是给大众科普了。

好多人并不知道‘科学’和‘技术’的区别,也不知道学术上,‘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区别,更不知道从事数学理论的青年学者,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

经过媒体的一轮轰炸科目,大家才明白从事数学理论研究,竟然会遇到这么多问题,也才了解为什么,国内很少有世界知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才明白赵奕决定成立基金会的目的。

在一些媒体跟风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