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730章 光复两千里(4/5)

,当然更加毫无悬念。

只是林邑蛮子信息不畅,还不知道赵云在占城灭杀老伪王时的表现,所以才有信心再来一次。

当天傍晚,得知自己才刚刚继位林邑伪王身份十几天的区疆,被赵云一枪捅死,去跟他那个早死了一个月的老爹一起整整齐齐了。

赵云按照步骘之前总结出来的羁縻统治经验,在林邑如法炮制,同时花了几天时间,把林邑国的地名重新改回大汉的日南郡,朝廷官员编制也都调整回来。

把窦武、陈蕃留在日南郡的后人,也都请出来做官,同时根据这些人的妻族血统,适度微调对各族的笼络力度,以便于统治。

最后,赵云还宣布了这些部族虽然恢复成大汉臣民之后需要恢复对朝廷的义务,但如今的大汉皇帝刘备,跟当年导致他们脱离王化的桓帝、灵帝完全不同。

刘备施行的是租庸调输制,而且对偏远蛮夷地区还有特事特办的操作,都是李司空规定的。距离朝廷中枢越远的地区,对朝廷的进贡、纳税义务,都可以折抵减免掉运输损耗的部分。

所以,如果他们是自行负担运输进贡,实际上只要进贡一丁点东西就好了,把朝廷的面子维持住,确保各地别“不患寡而患不均”就好,不会对百姓造成什么负担,绝对比区连的统治行政成本更低。

另外,根据租庸调输法,本地政府也能自行自愿选择“不承担运输任务”,那么也行,他们只要在林邑的海港,与将来到林邑贸易的步骘商船队交割就行。

在以物易物贸易之外,他们每年的贡赋税收义务,都以离港价交给步骘签收,而这些珍货的计税价格,可以按交州地区的统一指导价算。

这个政策着实让当地百姓对于大汉重建统治产生了希望。

毕竟原先交州偏远地区的进贡压力,主要就是运输。为了把几根孔雀羽毛和珍珠、砗磲运到雒阳,派出一支专门的朝觐使团,开支就比珍货本身还大好多倍了。

另一方面,因为意外多,运输损耗大,所以地方上征收的时候其实是按照比雒阳收到的货多好多倍来预征的,类似于后世收银子的朝代地方官额外收火耗。

更像是原本历史上杨贵妃要吃荔枝,岭南进贡起运时候要送的荔枝,得比杨贵妃最后拿到手的多很多倍。

多余出来的部分,就算不被运输损耗掉,也成了朝廷经手官员的中饱私囊——灵帝时候,交州的梁龙叛乱不就这么来的么。

地方造反,为的就是偏远地区额外加征的珍货进贡运输损耗。

现在,朝廷明码标价了:朝廷统一承担运费,你们不用负责运到,所以,征收的相关物资的数量,就以透明的离港价算,后续的不确定性、风险、上下其手的捞油水,都跟你们没关系了。

这是区连都绝对做不到的!区连在比景县收税,还要求比景人承担从比景县运到林邑县的运费呢!

华夏自古以来到汉,中央收税时那部分“地方运到中央的损耗”,都是地方自己承担的。

刘备的朝廷肯承担运输,哪怕把离港价压一压,偏远地区也心服口服,至少童叟无欺了,收获了一个确定性,很肯定知道自己今年要交多少。

“早知道如今的中原有租庸调输法了,我们这些偏远之人造个什么劲反呢!大汉朝越到末期越是边远之地造反越多,不就是扛不住运到中央的运费么!”

透过窦武陈蕃的族人把这个政策一宣传,才算是从根子上把“离雒阳越远的地区越该不服汉朝统治”这个问题解决了。

……

解决伪都林邑周边的统治问题、把日南郡恢复后,最后剩下的麻烦,只是士燮当年仅剩的弟弟士献给林邑国的九真郡;外加小半年前刚刚被林邑国大将范熊攻击的交趾郡。

不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