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672章 周都督:李素下来战书,约我等明日决战,如何对敌?(3/4)

长蛇阵。

而我军提前算好日子、且战且走,刚好在大风决战天全部撤进太湖,然后就可以在中江流入太湖的口子上,呈雁行阵包围住河口。

李素的战舰纵然强悍,只能排着长队一点点进入太湖,我军却能全军压上,局部战场以多打少,在太湖口重创李素的机会,至少有七八成。此战之后,于将军要北归江北,听从夏侯惇或者曹仁将军调遣,我也不再阻拦!”

于禁看周瑜都给了最后期限的时刻表,说好了七天再没台风就任意放他走,这才勉强答应。

……

对面的李素,在牛渚经过三四天的全面准备后,就开始对牛渚水寨发动水陆并进的夹攻。

周瑜本来想再节节固守的,但是因为他固守了没两天后,得到了会稽甬东来的快马信使,把东海天气近况预报给他。

七月二十九这天,也就是李素开始水陆并攻牛渚寨后第三天,周瑜得知甬东濒海数县都已经有了大风趋势,根据那些沿海老渔民的经验,估计台风中心还在甬东诸岛以南(象山和舟山之间)

周瑜拿到的情报,是一天之前的天气,而且按照经验,再过一两天就要登陆了,再过三四天就能进入太湖流域。

所以,周瑜也没有在“如何死守牛渚寨”上多花多少精力,他决定算准时间,花三天的时间败退完从牛渚到太湖中江河口的这一百多里地,算好时间把李素慢慢放进来。

不是周瑜对台风和堵河口战法有多大信心,而是他仗打到这个局面,实在是山穷水尽也没别的选择了。

别的办法十死无生,这个好歹还有八死二生到七死三生的机会,那就搏一把赌一赌命。输了大不了到地狱去见孙策,也算是对得起结义的义气了。

……

李素虽然没有天气预报,但他对于江东的台风天气还是有所了解的。加上每天观察周瑜的退却节奏,李素也大致能揣摩出周瑜在等什么。

这对双方都不是秘密,只要双方的将领都能懂一点天文地理常识。

所以李素也有准备性地吩咐麾下众将:“这两天,风倒是大起来了,看样子后续要是打水战,五牙战舰有些吃亏啊。你们这几天准备一下,把五牙战舰的舷侧拍杆全部拆了,不好拆的部分直接砍断!

将来要打仗还能再装的,这次估计是用不上了。还有,周瑜放弃牛渚的中江河口,逐步往深处退却,我们也为必要跟他决战。

既然风大起来了,我们也分兵,把陆路部队往北朝建业城推进,准备几万人打攻城战。周瑜要是真想逼我打,我也能逼他打,逼出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战场时间和战场地点,肯定不能完全由他说了算。”

李素没想到怎么回避台风天,他也不想让对方知道他一个北方人也懂得如何躲避台风天作战。

不过,他至少看出来周瑜的退却节奏,是准备在中江流入太湖的那个口子、把他的部队堵成长蛇阵,集中兵力把蛇头一段段打烂。

所以,他肯定不能中计,怎么也要逼周瑜接受一个类似于“淝水之战”的条件——你先把你的舰队从太湖河口位置往东退却几十里,让出一块开阔的湖面,容许汉军的船队驶入太湖、在湖面上初步摆好阵势,然后两军再开打。

周瑜要是不接受这个条件,李素也无所谓,那就不跟周瑜打咯。到时候李素宁可自己凿沉两条楼船、把中江太湖河口航道堵住!以表示咱不需要这条河道的通航能力的决心!然后全力攻打建业!

周瑜你要逃到吴县去就逃吧,咱就是看着你逃也不来追!

要不你就让一步,让出湖口一片湖面,咱各退一步决战。让周瑜得台风,但李素也能规避掉地理上的不利。

……

两天之后,周瑜的部队且战且退,终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