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406章 一个优秀的甲方,就是干啥啥不行,挑刺第一名(3/4)

整、节约和充分发挥民力做了很多工作了。能想到根据军工与民用产业的季节性产能需求涨跌而调度配置,已经是非常聪明和勤政的行为了。

要是后世的显卡厂商也能这么勤政,在矿难的时候把富余产能拿来多生产一点显卡囤着、等矿潮的时候保障供应卖给玩家,民用挖矿两不误,那该多好呢。可见黄仁勋还不如诸葛瑾有人性。

李素好奇地追问:“那张裔那边后来是怎么调整的?他需要在农闲的时候用更多水车锻造兵器么?还是想出了什么新的兵器?”

诸葛芷想了想,招呼自己的婢女过来,吩咐了几句话,让婢女去拿了一些金属半成品过来,然后介绍给李素说:

“张校丞倒也勤谨,他听说可以在冬天拨给他数倍的水车用于锻造后,就琢磨有哪些确实需要更多锻造动力的精良兵器,可以精益求精的。然后他就有了个想法,想把如今武将用的鱼鳞甲,也用钢质胸甲的锻造法,用水锤一次性锻压成型甲片。

不过试了之后,他又发现鱼鳞甲要大规模量产实在不易,因为就算借助水力锻锤锻打甲叶,也只是把甲叶的锻造速度明显提升了,而每一片甲叶还要手工用锥子打孔、用坚韧的麻线坠连缝制交叠成鱼鳞甲。

所以军中安排不出比原来多得多的铁匠给甲片打孔,鱼鳞甲的需求总量依然不能上涨很多,也造不起,反过来也就用不掉太多的水车锻造产能。

后来,张校丞似乎是奖励工匠、集思广益,大伙儿合力琢磨了一个新的思路:想看看能不能用水锤,一次锻压成型一个异形的甲片,自带钩角。要每一片形状完全一样,可以一锤锻成型,然后甲片与甲片之间用钩角互相嵌合,省去打孔和用麻线缝制交叠的损耗。

若是能够最终做成,而且防御效果不输鱼鳞甲,那就可以不依赖打孔工匠,有多少水车就能海量锻造甲片了。找点不太熟练的普通工人,负责最后的拼接插合、再在内衬上用小锤砸平缝上皮面就能穿了。”

李素听到这儿,心中陡然一喜:这不是宋、明才渐渐成熟的山文甲了么?

山文甲这种东西,他后世在逼站和抖音上也是看到过u主们炫耀的,知道大致是怎么造出来的。

山文甲如果做得好,防御力肯定是不比鱼鳞甲差的,又能兼顾鱼鳞甲的灵活。而且山文甲每一片甲叶都是跟相邻甲叶双向嵌合的,不存在甲叶外翻、被贴着甲划割的刀枪扎中缝麻线的缝、导致甲叶被挑落的问题。

从生产方面,山文甲最大的优势就是不用在每一片甲叶上打孔,也不用缝了。

缺点则是如果甲叶造型模具设计得不好,容易导致要么甲叶主体太粗大、相互之间无法扣上。

要么甲片太细小,虽然可以相互扣上,但留出来的缝隙空档太大,以至防御力下降到类似锁子甲的程度、缝隙之间有可能被箭矢的锋镝刺入。或者被针头、枪尖、狼牙棒上的小钉子趁虚而入。

可以说,山文甲是否成功,关键就在“开模”的环节,冲压模具开得好,才能兼顾既做到防御比鱼鳞甲强、生产工艺也比鱼鳞甲省掉两道工序。

李素连忙问道:“那张裔做出来了么?他的想法挺不错的。”

诸葛芷把面前一个小盒子给他看,里面有几十片甲叶的样品,其中一部分还嵌在了一起,看起来相互拉扯的强度确实不错。

李素一看,就惋惜地说:“这张裔几何没学好啊!他应该请教阿亮的嘛。开模开成这样,扣倒是扣上了,根本不合缝。就这‘平面铁蒺藜’一样的人字形三角铁钩,也好叫甲片?造出来的成品缝比锁子甲还大,锋镝轻松从缝里射进两寸深。算了,我等此间事了,亲自去犍为看看,他怎么开的模具。”

诸葛芷听得暗暗心惊:使君干啥啥不会,但看别人做出来的东西,横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