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52章 宗正少卿刘玄德(3/5)

:“既知陛下猜忌之病根,素有一策,可让玄德兄自证清白,且于身于朝廷都两全其美、君臣相得、心神无贰。只是,此策若行,还需卢公配合,有些谏言,玄德兄与素,都不便主动向朝廷请命。”

卢植是刘备的老师,在对朝廷也有利的情况下,当然是愿意帮刘备的,便示意李素但说无妨。

李素便斗胆展开:“我以为,卢公可在陛下下次再谈起猜忌边镇诸将军之事时,斗胆进言,请陛下降诏招刘备入朝,授以京官,以试其心,看他愿不愿意放下在边镇的兵权、放下大权独揽的诱惑。

素深知玄德兄为人,对朝廷与陛下可谓忠义无双,所以也不用怕此试探让他生出怨怼,他肯定是赴汤蹈火都愿意来的。只要玄德兄进京,也就为其他拥兵自重的边将做了一个榜样,陛下可以顺势教化天下诸将,和睦朝廷氛围,岂不美哉?”

这就是李素的第一步:董卓为什么在灵帝的最后一年如回光返照一般突受额外信任?还不是因为董卓在大家都怕打败仗而不愿意被外行人微操时,董卓显得那么甘之如饴被微操么?

那刘备就换个角度,在天下边将都不愿意当京官放弃土皇帝的爽快时,摆出毫无保留放弃土皇帝利益的忠义姿态!还能当榜样挤兑其他不臣之心的人!

这个姿态要是摆了,汉灵帝还不得比重用董卓更加重重地重用刘备?而且到时候肯定是彻底相信刘备的忠心是天下第一、毫无保留。

看看,在皇帝病重的时候,其他人都巴不得装听不见,等皇帝死。这种将领却肯放弃兵权和土皇帝回来陪真皇帝,天下忠心楷模啊!

关键这还只是李素的第一步,只是摆个账过个桥过渡一下,最后还是有把握把刘备调走的!既收获了好名声好姿态,实际利益也丝毫不受损!

能想出这么牛逼的计谋,一方面是李素的智商所致,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唯有李素才对汉灵帝驾崩嗝屁的时间那么有信心!

当然了,留在天下任何其他地方,万一汉灵帝晚死几个月,产生新的变故也是很有可能的。比如你哪怕在辽东,皇帝真要是蝴蝶效应命变硬多活了几个月、最后弥留之际脑子发昏要撤掉辽东太守,那也是撤得掉的。辽西走廊的四百里无人区根本挡不住天使传旨的脚步。

但唯有入川或者当交州牧,因为道路阻隔,哪怕皇帝晚死几个月,也有足够的容错率。

要不怎么说刘焉那种布局太早的家伙选了个好地方呢,唯有入蜀,你才能利用蜀道艰难超版本发挥,明明还在官场版本就提前用争霸版本种田做事。

当然了,这一世,刘焉事实上可能挡不住,但那不是因为他的计策不行,而是他放出来的张鲁战斗力不行。

说不定还没撑到灵帝驾崩,这张鲁就死在刘备手上,那蜀道可就复通,而刘焉的僭越之罪也就天下皆知了。

还是那句话:有文事者,必以武略济之。

计策是没问题的,关键是打不过就会执行不了。

刘备如果打不过张鲁,那刘备也会歇菜。

就算打过了张鲁,如果刘备没法在“万一汉灵帝死得晚”的极端情况下,用偏师挡住后续想入蜀的军队,那刘备也会歇菜。

两点武略都做到,再配合前面那条计策,三管齐下全部满足,才能真正有资格享受益州天子气。

这才是“充要条件”,缺任何一点那就只是“必要条件”。

卢植暂时当然不知道那么多弯弯绕,他只是看到了李素建议让刘备入京,所以卢植不得不相对小白地追问:

“玄德肯来,对于稳定天下将领之心、做个表率,当然有极大好处。可是他进京的借口又当如何建议?我该建议陛下以何官职招玄德进京?如若理由显得太过虚伪,难免也让旁观的其他平叛边将心寒。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