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047 论文的蝴蝶效应(1/2)

陈暮教授是哥大的终身教授,也是几个业内有名气杂志的副主编和审稿人。他的研究方向,包含能源、生物、纳米方向。

没有办法,作为华人科学家,尤其是他们那个时代的华人科学家,并不受人重视。

想要做出成绩,必须要跨越更多的领域。

陈暮教授踏入科研领域的时候,正是跨领域研究方兴未艾,于是他便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了几个方向开始钻研。

几十年过去,凭借着儒家文化圈特有的吃苦耐劳精神。

他在各个方向上都取得不错的成绩,虽然没有拿到最顶尖的成就,却也成了几个领域的资深专家,否则,也不能成为对应领域的审稿人。

其中能源和纳米方向,都和电池有关联,所以在电池上造诣深厚。

而杨近则是年轻的助理教授,在电池上的研究很有天分。

哥大在电池领域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处于第一梯队。

最近他们的课题,便是想办法解决锂电池发展当中遇到的难题。

对于国内的论文,不少人都不抱希望,因为前些年很多人编造数据的厉害,许多论文的参考价值一般。

不过么,社会在发展,尤其是国内不断加大科研投入,所以近些年水平突飞猛进。

不说国内那些知名大学,就是名气一般的大学,也会出一些很有水平的文章。

杨近提到的文章,正是李教授挂上去苏鑫的那些。

关于冻干和新型止血材料的两篇论文。

作为生物和纳米方面的专家,陈暮教授通读一遍论文,便察觉出文章不简单。

他仔细看看之后,不禁为之拍案叫绝。

当即拿起电话,打给杨近。

“小杨,里边的晶型图,你们可以好好借鉴。”

杨近在电话那头笑道:“哈哈,是啊,陈教授,我就知道您一眼就能看出来他高明的地方。”

“是啊,不管是金相金属工艺的回火,或者是其他真空冷冻干燥的回火,温度都在共熔点之下安全区间。想不到他们敢把温度升到十分接近共熔点的程度,看来,也只有本科生才能做出如此天马行空的实验。”

陈暮教授仔细看了看第一作者,竟然不是硕士,而是本科生,那也是他十分吃惊的原因之一。

“对了,北河大学在学术上怎么样?”

杨近想了想:“在分析化学和量子化学那两块不错,都有重量级教授坐镇,合成这一块,在国内处于二三线梯队。”

其实杨近说的客气了,能排到三线梯队,都算不错。

毕竟北河大学在国内的综合排名并不高,就是具体到化学上,虽然高出整体排名很多,但是在领域内,也是在前三十之外。

“这样吧,你联系下通讯作者,看看他们有没有兴趣来交流一番。算了,还是我亲自联系吧。”

“陈教授,既然一作二作是本科生,我们邀请他们来做访问学生怎么样?”

杨近提出来自己的看法。

“访问学生?当然可以!明天去找系主任申请。”

陈暮当即便拍板决定。

“对了,他们的费用……”杨近教授问道。

“我来想办法解决,再让系里解决一部分。”

“好!”

访问学生,还只有半年,看上去没有什么意思。

其实不然,如果他们能在哥大做上为其半年的访问学生,想要申请哥大的研究生,那简直易如反掌!

一般来说,本科阶段的访问学生很少。

更多的是类似于交换生或者是夏令营之类的存在。

访问一词,通常和学者挂钩,大部分时候,是一些青年科学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