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224 DNA折纸术(3/4)

各样的机制来实现小尺度的运动。

许多微生物拥有化学转子,使它们能够给鞭毛或纤毛提供动力,驱动它们产生螺旋形或珠状运动,从而使它们运动起来。

这种推进机制一直是旋转合成微型机器人的灵感来源。基于此,科学家开发出人造螺旋微结构,柔性细丝或转针沿着细菌鞭毛的轴线旋转。

每个独立的微型机器人在能量上是独立于其他微型机器人的,而不是被磁场牵引到指定的方向。

“按照现有的技术,你想要制造出合适的纳米机器人都是摆在面前的第一难题。还有另外一个,现有的技术,更多的是起到靶向运输的作用,而你现有的研究成果,已经能够实现药物的靶向输送了吧。”

小丁对于纳米机器人也有过接触,事实上,在哥大的时候,她就像在纳米机器人的技术里边,找到靶向传输的方法。

微纳机器人用于靶向输送,将纳米机器人直接引导到患病组织中,可以用作运送药剂的动态平台,而且,当微机器人到达特定位置时,通过诱导触发治疗有效载荷的释放,可以改善药物靶向性。

药物主要由用于治疗和预防疾病的小型合成化学品组成。

不论给药方式如何,药物制剂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均很差,例如半衰期短,生物分布有限以及从体内迅速清除,这常常会损害药物制剂的功效。

因此,高剂量重复给药是不可避免的,以诱导所需的治疗效果,这可能导致毒性和副作用增加。

在这个方向上,纳米机器人具有克服这一挑战的潜力。

能够在目标区域提供精确剂量而不是依靠大剂量的系统性释放。通过使用静电相互作用,药剂也直接被捕获在纳米机器人的表面上。

常用的几种“运载车”之一,比如带负电的聚吡咯-聚苯乙烯磺酸盐片段。

可以将带正电的亮绿色抗菌药物加载到超声推进纳米机器人“运载具”上。

并且,静电相互作用在ph7时是稳定的。当环境ph值变得相对酸性ph值4时,聚吡咯聚苯乙烯材料段被质子化,导致负载的亮绿色药物分子被触发释放。

此外,还有利用还原的氧化石墨烯/铂微火箭运输阿霉素。

还原的氧化石墨烯可通过π-π相互作用负载药物。该方法基于电化学刺激提出了独特的触发释放机制,破坏了阿霉素与微/纳米马达的石墨烯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

她将自己了解过一些实验方法,和苏鑫做了探讨。

小丁认为,在别的方面,她可能不如苏鑫,但是在纳米机器人上,自己一点都不落后!

那时候,苏鑫的研究方向还在超分子自组装上,顶多是往转运蛋白上靠近一些。

想法很好,但是,丁雨文并不知道,苏鑫是外挂傍身的人!

“现有的技术是靶向运输不假,但是人们已经开展出其他的用途。”

苏鑫借助小卫士,对文献的检索和提取更加便捷高效。

“那也是诊断或者是医学成像上的应用更多,亦或者是运送细胞,至于进行手术,顶多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还没有看见哪家机构作出了数据。”

不可否认,丁雨文在纳米机器人上做的准备很是充分。

但是……

既然苏鑫已经获得灵感,他当然会让小卫士去进行检索匹配!

并且,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路线!

“dna折纸术,你应该听过的吧。”

苏鑫提出一个新名词。

“那是有些科学家提出来制造纳米机器人的方法,或者是制备特殊组建。”

dna折纸术已被证明在创建自定义和精确安排的二维、三维组件方面具有极其广泛的用途。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