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141 你在教我做事?(2/3)

了吧,走,到这来和国内没啥区别,华人和留学生很多,就当跨个城市串串门。”

杨近十分热情,他比苏鑫和丁雨文也就差个十岁左右,算是一代人。

“一会儿回去,你们先休息,证件给我,我让学生去办手续,倒倒时差,明天咱们在校园里转转,熟悉下环境。后天如果可以的话,就去实验室看看。”

从他的话里,苏鑫察觉出一些不对劲。

“怎么,杨教授,很着急么?”

杨近教授似乎纠结片刻,开口道,“实不相瞒,我们的团队遇到一个难题,困扰的时间很久了。上次向你们提出来访问邀请的时候,就想要突破,谁知到今天还没有达成。以前还有别的问题,现在都解决掉,就差它,可以说是整个项目团队的瓶颈。”

科学家喜欢直来直去,杨近没有含糊其辞,直接说出他们面临的问题。

苏鑫和丁雨文对视一眼,说道,“或许我们明天就能参加进来。”

既然人家有需求,他们做个顺水人情,也没有什么不好。

“那到不必,后天是组会时间,到时候一起讨论,更好点,明天我把相关课题还有问题发给你们,有时间熟悉下即可。”

他们两人是本科生,按照正式流程的话,应该进入哥大本科学院进行学习交流。

但是陈暮教授他们将两人邀请来,可不是去接受那些对他们而言,没有多少难度的本科生教育。

所以并没有在本科生学院进行注册,而是直接在研究生学院注册为访问学生。

宿舍也没有安排进去本科生或者是研究生的宿舍,而是专门给他们安排的寓所,那也是一个华人教授,闫敏。

虽然同属于一个学院,但是闫教授的方向与杨近教授不同,不过他的合租伙伴搬出去一段时间,也没有其他青年学者或者教授住进来。

于是在陈暮教授还有院长玛丽沟通后,苏鑫和丁雨文便在此处住下。

两天时间很快,苏鑫几乎没有时差问题。丁雨文有些难受,也很快调整过来。

中间为了表示欢迎,闫敏教授还带着他们去大都会博物馆转了一圈。

不看不要紧,看之后更难受。

因为当中有很多宝贝,都是老祖宗智慧的结晶。

……

第三天如约而至,会上,两人收摄心神,全身心的投入到组会当中。

组里不少华语留学生或者是华人,但依然是英文交流。

丁雨文的英语水平不差,交流也没问题,个别的专业词汇,她可能需要熟悉下。

苏鑫则不同,好像在英文环境生存多年一样,很容易适应。

小丁暗自称赞,学神果然不同。

她哪里知道,那是苏鑫灌注之后的结果。

为了方便两人了解问题,杨近教授亲自讲解,陈暮教授坐在一旁,认真的看着ppt。

寄希望于两个本科生,不太现实。

可是两人先后神奇的表现,让他们觉得,或许真的有奇迹。

“我们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提高电极材料的比表面积,能够更快的进行充放电。目前能到达的程度,已经近乎于金属氧化物材料的极限。未来的发展方向是石墨电极,或者是能在现有金属氧化物基础上进行其他措施提高比表面积的方法……”

苏鑫提前看过资料,大致了解问题所在。

按照陈暮教授还有杨近教授对于他们的希望,就是想要利用冻干工艺,在低温条件下,对电极材料的空间结构进行更好的优化。

能想到他们两个,必然能想到冻干工艺。

所以他们几乎已经将所有的条件尝试过,依然没有突破。

“苏鑫,你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