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十二章 北斋的愿望(3/3)

后果就是导致朝廷收不上来税收。

没有钱,什么事情都做不了。

而朝廷一旦提出想要开征商税,那些一个个做生意都做到南洋去了的读书人们就会群起而攻之,歇斯底里的叫着不与民争利云云。其本质不过是触及到了他们的利益罢了。

明朝末年唯一能够打破这个界限的,唯有魏忠贤。

“魏公公辛苦了。”

王霄摆手让他起来“待孤先去看望陛下。”

魏忠贤躬身到底,退在一侧连连点头“是是是。”

看着王霄的背影消失在大殿内,魏忠贤的目光复杂起来。

信王在朝野中的威望很高。有传言说信王登基之后会取缔锦衣卫和东厂,那些大头巾们欢呼雀跃,纷纷高呼信王是大名中兴之君。

他也不想坐以待毙,心中的计划已经开始付诸实施。

天启皇帝,一个经常被史书忽略的皇帝。

他的评价一向不高,提到的时候几乎都会说他是木匠皇帝。因为天启皇帝喜欢做木工工艺品。

而在王霄看来,天启皇帝并没有史书记载的那样不堪。

万历之后的大明朝实际上早已经病入膏肓。

文人士大夫们一边做着朝廷的官,一边趴在朝廷身上吸血。小冰河期带来了天灾,土地兼并带来了**。

北边有女真,西边有蒙古,南边有奢安之乱,东边还来了飞翔的荷兰人。

所谓内忧外患,不过如此。

在如此艰难的时局下,天启皇帝依旧是勉励支持,尽可能的维持大明这艘四处漏水的破船不至于沉没。

尤其是他选用魏忠贤出面做恶人处置那些大头巾,自己躲在宫中用木匠的名声安于幕后,这一点就非常值得学习。

手下那么多的小弟,脏活累活由小弟出面去做就行。没必要什么事情都亲自下场,那样会降低自己的格调。

“朕,不行了。”

面色泛红,呼吸急促的天启皇帝看着王霄挤出了笑容“我大明,以后就交给你了。”

天启皇帝无后,因此早早的就将自幼显露聪慧的信王留在了京中没有去就藩。为的就是在出现意外的时候不至于陷入混乱。

皇权交替绝非明面上的那样简单,各种暗流汹涌都未曾记载于册。

万历三大案都不用说,单单是福王和郑贵妃这对母子就从未放弃过对大位的渴望。

在天启皇帝看来,大位是他们父子兄弟这么多年受尽苦楚才得来的,说什么也不可能落在福王那个王八蛋的手中。

王霄伏身上前,在天启皇帝的耳畔郑重开口。

“皇兄请放心,臣弟必将大明日月之光普照于世间每一处角落,阳光永远都不会从大明的土地上落下!”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