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47章 得风0028(1/2)

新农具的添置,进一步提高了干农活的效率。

可能也是天可怜当时的中国人吧,这几年真的是风调雨顺。

人一旦吃饱了,就有了长期安顿的想法。

人是越穷才越搬家,也许这样才能印证《易经》中的话: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吧!与此同时,由于中东铁路的全线通车,大大促进了南北物产的交流,孤家子到郭家店也不过100多里的路,当地的土特产品,通过中东铁路输往各地,尤其是俄罗斯々闲时,鲍家兄弟经常到郭家店打些短工,由于人勤快,日子过的还是很惬意♀样,就把搬家的事放了下来。

这一放就是四五年的时间。

最终下定决心搬家还是因为发生了这样的事,才使得兄弟几人下决心搬家了:

某年的夏天,人们刚吃完晚饭,在外面纳凉,突然间在村头听到几声枪响,人们马上凸了闲谈,不一会儿就听到“突突”的汽车声开进了村子,接着就是叽哩咓啦的听不懂的话和抓鸡鸭鹅子的声音,还有被惊吓的羊,发出了惊恐的“咩咩”声,一下子,把整天村子弄得鸡飞狗跳的。

人们一下子知道了,这是那大鼻子俄罗斯兵开着车,来强行“收购”来了。

当时在中东铁路上住扎的俄罗斯士兵,依靠武力,时常对周边的村庄进行抢劫,当地官员每次与之交涉,俄罗斯的军官就说是士兵到下面进行“收购”来加以搪塞‖时还经常发生俄罗斯的士兵趁机侮辱中国妇女的事,此事发生,让当地的人们颇为不安。

更为恶劣的是,有的人国格尽丧,为图生活安逸,经常把俄1国兵请到家中喝酒,然后让俄1国兵帮着作恶,沙俄兵也趁机挑1逗他们的女人,甚至是没有成家的女儿,这样使俄罗斯士兵的气焰更加嚣张,口口声声的说是中国人主动和他们修好,这样一来让那些正直的家庭很是不安,于是,一些人纷纷搬到离中东铁路很远的地方去住,以求安宁。

此时的鲍金福的长子鲍宪文已经长到了十五六岁了,早已和同是闯关东的柳家的女儿订了婚,因柳家女孩子多,为求安全,决意搬到交通相对闭塞的土岭居住。

柳家决意搬到土岭居住,于是女儿出阁之事自然就提到了日程。

柳家来人和鲍金柑量孩子成亲的事。

最后两家商定,在柳家搬家前,把两个孩子的事先办了,否则等以后再办,路途叶,颇为不便。

鲍金覆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自家至多也是一两年的时间,也要搬到土岭去的。并且说,真的很羡慕柳家在东北有这么多一同闯关东的亲戚,并且很早就有本家族的人在土岭的东双坨子居住了,这次亲家搬到那里去,相互之间多少有个照应,并且说了打仗哥兄弟,上阵父子兵之类的话,对自家在关东只是自己一家很是感伤,又说:在关东的至亲中,都是女眷那方面的,除此就只有自己家的人了,由此,很少有说知心话的人等等。并且说,亲家先行一步,同时自己也能更多更好的了解一下土岭那边的情况,心里能更踏实些。

鲍宪文17岁,妻子18岁,这一年,两人成亲了。

鲍宪文高高的个子,一头浓密的黑发,圆脸,大眼睛,浓浓的眉毛,鼻梁子略有点高,身体强壮,说话时声音很重,初次接触的人会以为他在为某事而与他人吵架呢,过了一段时间后才能知道,他说话的语气由来是他发音所致′实他是个老实厚道,不爱言语的人,用东北的土话说此人是个地道的老蔫儿。

这样的性格,决定了他结婚前,完全听从父母之言,婚后,则听从妻子的指使,在其一生的46年的生涯中,几乎自己没有独立的做出过家中的重大决定。但此人最大的优点在于:心灵手巧,干活勤奋刻苦,心地善良,尽管不爱言语,但别人有事求他帮忙,只要自己能做到的他绝不推拖,用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