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24章 得风0004(2/2)

在奉化地方添设县12月21日(十一月七日)旨准,定名为奉化县,县城设在奉化,“一切章程均照怀德县一律办理”,为“蒲沿边提调要缺,蒙民兼理”,隶属于奉天省昌图府。

建县时“奉化”为梨树分防照磨衙署驻地的社名,建县后取社名为县名。

“奉化”二字,若再上溯,应源于奉化屯,因当时奉化县地处边北扼要之地,是“盗寇出没”,“顽民盗风不息”之地,统治者为了教化当地“顽民”,故大肆宣传要“遵奉王化”,因此取“奉化”之名。

1914年,当时的国民政府以为此名与省奉化县重名,遂借用梨树古城名,更名为县早在梨树分防照磨驻奉化时,有人亦称奉化为梨树城,县城原址是在距城北四千米的“偏脸城”,因城内有株大梨树而得名。

德山一行,边走边看着沿途的景致,有时看到高兴处,还要驻足观看:

清明刚过,阳光暖融融的,地面化了半尺有余,各种茅草覆盖下的湿润的地面,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泥土的味道,尤其在相对低洼的地方,积攒多年的草,由于腐烂而散发着一股发霉的味儿,用脚踩上去,给人一种软柔柔的感觉。

德山好奇的蹲了下去,用手扒开了地上横七竖八躺着的长草,看到了黑黑的土地,用手抓了一把地上的泥土,用力一攥,结果一团黏黏的黑土球粘在了一起。嗬!给人一种油汪汪的感觉,心里说到,这关东的黑土地,真的就像人们传说的那样啊!

黑黝黝的地,蓝莹莹的天!满目望去,看不到头的大平原,树木成林,满眼绿色,有时竟然几十里地见不到一个屯子。即使有人居住的屯子,也往往不会超过20几户人家,当时这种规模的屯子,就已经算得上是个规模较大的了,每家的距离都特别的远,最普通的人家,连个院子墙都没有,讲究一点的人家,只是在离房子很远的地方,挖了一条挺深的沟,并且在沟里和由沟里挖出的土,堆叠成的土壕棱子上随便的栽了些柳树和榆树一类的树木,在房子的正南面留了一个大门,大门是在壕棱子中间留的,在壕棱子的两头各埋着一根粗很粗的木头桩子,上面简单横着两根木头,这样的人家就算是很像样的了,尽管如此简单,但多数人家连这样的“大门”还是没有的。

(本章完)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