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7章 寻风0016(2/3)

忙完活,陪你去叔牙公的墓地。”。

德山被让进了屋里,主人说:“坐吧!走这么远的路了,歇息一会儿,先缓缓乏,一会就去。”。德山坐定后,房东一边和德山聊天,一边忙着手里的活计,德山简要的介绍了一下自己的情况,并把自己的打算告诉了房东。

房东告诉德山,这几年上这来祭拜的人很多,但多数是做生意的,要到外地去,走前,特意到这里来,都说是新到一个地方,怕人生地不熟的生意不好做,人在外地,又没亲人,为了给自己鼓劲,才来这祭拜鲍叔牙的,主要是想学鲍叔牙做人的人品,说如果能像鲍叔牙那样,生意一定能红红火火的。

鲍德山听房东这么一说,心中暗道:看来,是来对了,这叔牙公的声望这么大呢!不来的话,真的愧对自己的祖先了。

想到这里,德山问了一句:“先生,这几年,可有鲍家的人来这里祭拜的吗?”,房东回道:“有,但是不多,听我的祖上口传,说鲍家的人,只是在从前有过几次大的迁徙,是当时的朝延下诏书,让各个大的家族,都要迁徙部分支系到地广人稀的省份,只有那时,鲍家的各支系的家族长,才来到这里祭拜的。鲍家的人,从祖上到现在,纯以种地为生的人不太多,多数人以经商和当工匠为主,还是相当一部分,书读的不错,有的人考取了功名,虽说这经商和当工匠地位比种地的农民差些,但家中的生活条件要比很多种地的人家要好,所以从我记事起,到这来祭拜叔牙公的鲍姓的人很少,可能是这里鲍姓的人家生活的还可以吧,所以到外地逃荒的不多吧?”。

一会儿,房东忙完了,二人向鲍叔牙的墓地走去。

两人边走边聊,王先生不时的指点着、说着有关鲍叔牙的传说。

德山发现俩人是在往山下走,心里很是疑惑,就开口问了一句:“先生,叔牙公的墓不是在山上吗?我们怎么却往山下走呢?”,那人笑了笑说:“你是有所不知啊,这鲍山的得名是因为当初有一座石头城,叫鲍城,这鲍城是当年叔牙公的封地的一部分,后人就把这鲍城叫鲍山了。但是,这鲍山出名,却是在叔牙公去世后,他葬在了鲍山的脚下,离山上大约得有一里多地吧!由于叔牙公葬在了山下,所以当地人也就把叔牙公的坟也称作鲍山了。

走着走着,听到淙淙的流水声,一会儿来到了一条小溪边,那河上架着一座木头小桥,王先生指了一下桥说:“你知道当地人把这桥叫什么桥吗?”,德山摇了一下头。

王先生告诉德山说:“我们当地人把这桥叫‘分金桥’,是当年叔牙公和管仲在一起做生意赚了钱后,分钱的地方′实啊,当初的桥在哪个地方,人们早就记不清了,只是寄托着一种美好的愿望,是对叔牙公的一种敬仰和纪念而已。”。

那人又指了不远处的一排低矮的房子说:“那是我家先人,也就是王舍人住过的地方。”〉完,又指了远处一相对空旷的地方说:“那就是叔牙公的墓地了。”。

德山过走边看,发现,在离墓地略远点的地方,到处是被挖得很深很深的坑。

德山问为何有这么多、这么深的坑。

王先生告诉他:这些年,人口是越来越多,耕地有限∷首先要生存,许多人发现这里的土质很好,能烧制瓦和泥盆子,为了生活,许多人不惜到这里来取土,甚至不惜竭泽而鱼,老祖宗留下的这点好东西怕挖的差不多了。不时的发着感慨≈说,这些年好了很多了呢,原因是,山上的石头很适合烧制石灰,于是,上山上建窑烧石灰的多起来了,要不的话,新坑到处可见了』些人说怕惊动了地下的叔牙公,才跑到山上去了,否则叔牙公的墓早就在水塘子里面淹着了。

王先生又问鲍德山道:“看来你对你家鲍姓的由来和叔牙公的一些事,知道的很少吧?”。鲍德山回了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