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5章 寻风0014(1/3)

二位老人一听,原来是为了这些事啊!

老丈人首先开口了,说道:“就这事啊,我也听伙计们说了。德山,看样子,你是想去了?”,“要问问我们的意见吗?”。

德山“嗯”了一声。

老丈人继续说道:“都说关东富,人少地多,土质肥沃,除了种地之外,什么活嘴兽都用不着养,肉啊!蛋啊!只要人勤快,到山上就有的是,只要有水的地方,夏天就有鱼吃。可说是这么说,那地方毕竟离我们这地方远啊,咱家也没有十亲九故的去过那里,我心里真的没底≠说,我就这么一个女儿,问我的话,我是不想让你们去的。但话又说回来,祖宗不是留下一句老话嘛,叫做‘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对女人来说‘嫁汉嫁汉,穿衣吃饭’,我们尽管舍不得女儿走得太远,但也不会糊涂的,只要你俩意见一致就行,以后日子过的好了,就多回来看我们几趟,不方便的话,就多捎几封信,报个平安,我们也就放心了≠说,按常理,父母一定是要走在儿女的前面去的,不要因为我们,拖累了你们,免得多年后,看到人家出去的人,真的发了,到时后悔,那样,我们岂不是成了罪人了吗?”。

德山的老丈人一口气说了这么多话。

德山接着又把这几天在衙役那打听来的祥细的对二位老人说了一遍。

抬头看了一眼媳妇后,又把目光转向了二位老人,说道:“她有点不爱去,一是嫌离娘家太远,说这一去的话,可能到死,都回不来了,再也看不到父母了,等于生离死别。二是对关东那边,心里没底,尽管官家管路费,到了那里还分给一定数量的土地,但毕竟还是不够种,也得租种别人的一部分地,这租子钱,也不知道多少,弄不好得给人家打短工,能打个长工就不错了≈听人家说,关东人少,女人更少,这几个孩子再过几年,一个个都长大了,都快到娶媳妇的年龄了,怕到关东去了后,找不到媳妇。”。

老人们一听,说:“孩子们是马上就大了,但只要肯吃苦、能干,凭你们老鲍家人的老实、诚信的家风,你们只要把孩子稍加调教,只要他们听话就没问题的,再说,我看这几个小子,长的都挺俊,涅好,不会讨不上老婆的,这点的好象是有点多余了。不过,既然你们说到了孩子娶媳妇的事,我有个想法,想跟你们俩口子说说。”。

德山和媳妇对视了一下,用目光又看了一下二位老人,点了点头。

丈人接着说:“愁的应该是老大金发这小子,他傻啊!人家古上留传下来话,傻子留根儿,他到娶媳妇的时候,你们不要勉强,不要一个劲的托人、找熟人给他苯说亲,那样即使娶了媳妇,生了孩子,如果再生个傻孩子的话,那就是做孽了,大人的心里也不会安生的。”。

“金发这孩子,你们好好调教调教的话,干活还是能行的,家中也多个劳力,要是真的能有人给他当媒人,给他提亲,咱也不要拒绝∏三个孩子到了年龄时,该成家时,你们就给他们成家,三个孩子成家了,人丁兴旺这方面是应该不成问题的。假设真的去关东,我看你们是不是应该这样:关东地多,看哪个孩子喜欢种地,就让喜欢种地的这个在家种地,这样能解决家中的粮食问题,祖上的话:手里有粮,心中不慌〔欢做手艺的,跟着你学做木匠活就行了,这样,家中的生活能好很多。”。

德山一边听着,一边点头。

岳父吸了口烟,喝了口茶,继续说:“现在这几个孩子,喜欢在地里做活的,是老二金福,他不太爱说话,长大后,如果还是这种性格的话,倒很适合在家种地♀种地的话,只要自己肯干,能吃苦,不用太在意人情世故,只要是正常的与人交往就行了。可这手艺人就不一样了,活做的得好,话还得跟得上,要会联合人,什么人都接触,南来北往的,大千世界,三教九流,性格得随和才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